小資族買「月配或高股息ETF」不會變有錢? 她曝原因:股利若都需再投入本質上沒差
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理財達人摳摳(懶錢包Lazywallet)在Youtube頻道上分享,復華臺灣科技優息(00929)來到這個世界上,彷彿就是爲了破紀錄而生,臺灣人幾乎是不分男女老少,紛紛投入月月配ETF懷抱,成功和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分庭抗禮。但是……投資頻繁配息的高股息ETF,真的適合小資族嗎?
以下爲影音內容:
小資族每月定期定額存股ETF不會變有錢,此話聽起來有點聳動,不過裡面核心的論點有兩者;一是「資金不夠多」,另外則是「時間不夠長」,即使投資標的有着不錯的報酬率,依然無法改變人生。
例如小資族每月拿出3-5000元投資元大臺灣50(0050),儘管過去20年績效相當亮眼,但資產總值最後只會有226萬元到378萬元,這跟投入的本金相比確實賺很多了,只是跟距離「有錢」、「財富自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而正好現今臺灣ETF圈迎來「高股息月月配熱潮」,其實說熱潮已經算是保守,根本已經算是奇蹟的等級了,前無古人,而且不知道多久纔會有來者再破紀錄。
00929短短不到六個月,規模1044億元,受益人數46.5萬人(截止2023.11.24),接力上場中信成長高股息(00934)和臺新永續高息中小(00936)也踏上各自的征程,可以預見未來月月配仍然是無數臺灣人的摯愛,不分男女老少搶着存股。
先聲明,不是針對00929、00934、00936,表現會持續追蹤,好就稱讚厲害之處,不好就指出缺點。
而買「月配ETF不會變有錢」這件事,指的是投資頻道的高股息ETF,可能並不是和小資族,爲什麼?
小資族存股月月配ETF會有錢?
認爲是「領息干擾投資」從年配、半年配、季配、雙月配再到月月配;配息頻率越來越高,間隔越來越短,求的是什麼呢?肯定是穩定的現金流,許多高股息宣傳中都會提到,用股息COVER生活大小事,旅行、買車、買房、育兒、退休統統沒煩惱。
這背後的暗示是,領到現金股利後可以支付日常各式各樣的開銷,可是配息這件事並不會讓總資產增加,這可能讓小資族有錯誤的認知,以爲這些錢是「多賺到的」事實上沒有,因爲配息會讓股價下跌,配息的來源也可能來自本金(收益平準金)。
另一方面,如果把配息花掉那很影響長期的績效表現,沒有再投入就沒有複利。
高股息ETF宣傳時,往往會提到報酬率有多優異,更勝大盤和其他同類型對手,只是這些數字都是建立在「含息報酬率」之上,何況模擬情況中,不用像現實經歷一段配息發送的等待期。
小資族需要將獲得的報酬領出嗎?既然領到股利都要併入本金再投資,那麼是年配、半年配、季配或月配,本質上沒有什麼差異,頻繁的發送要花精力注意、要手動操作,跨行還會被扣月費,如果儘可能不配反而方便,等於是直接再投入了。
那如果努力拚到所謂的中資族,或年紀大了退休,選擇月配、季配好嗎?答案是不一定。
想打造不間斷現金流,並不用靠配息機制,也沒有非高股息ETF不可,有要用錢只要賣出部分持股就能實現相同目標,差別一個是投信幫你決定,一個是動手自己做主。
「配息率不等於報酬率」、「高股息不等於高報酬」小資族太看重配息很可能忽略「總報酬率」的重要性,事實上這纔是投資最重要的事,投資該評估的是獲利、成長與風險,而不是配息頻率和殖利率高低。
長期大方配息的公司成長性可能比較唷班,例如臺灣的臺積電,美國的Apple、Google、NVIDIA,在配息上都算「小氣」,基本上不太會入選高股息ETF成分股,但它們過去10幾年股價的成長很輝煌。
編輯推薦
《經濟日報》這篇高股息ETF迷思破解中,第二點是「配息率最低的很有可能纔是讓你賺最多的股票」,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說,從過去十年來看,殖利率超過10%的個股,平均一年報酬只有6.5%;而殖利率2%以下,平均報酬卻高達16.55%。
如果時間拉長趨勢會更明顯,一味追求過高殖利率,在總報酬上反而不具優勢。
順帶一提前陣子金管會有針對「ETF熱潮」發新聞稿,提醒投資人該考慮自身的投資需求和目標,並瞭解ETF的商品特性,裡面就有2件事情和高股息ETF有關。
◎本文內容已獲 懶錢包 Lazy Wallet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