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發佈提升防火、防篡改要求
本報記者 孫麗朝 北京報道
2025年1月13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公安部、應急管理部、國家消防救援局組織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GB 17761—2024,以下簡稱“《規範》”)正式發佈。新版《規範》強化了非金屬材料防火阻燃要求,並完善了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提升了制動性能要求。
《規範》針對彈性軟墊材料、紡織品、皮革、電氣迴路導線等不同類別非金屬部件分別規定了防火阻燃指標;明確了電動自行車使用塑料的總質量不應超過整車質量的5.5%;增加了電動機低速運行轉矩、空載反電動勢、電感值差異係數的要求。
爲更好滿足消費者日常出行需要,《規範》適當放寬了個別對安全性影響不大的指標。例如,將使用鉛酸蓄電池的電動自行車整車質量上限由55千克提升到63千克,不再強制要求所有車型均安裝腳踏騎行裝置等。
《規範》分別從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三個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其中,電池組防篡改要求電動自行車不應預留擴展車載電池的接口或線路,並且應具有充電和放電互認協同功能,確保電池組與充電器匹配後方可充電、與整車匹配後方可騎行。落實“一車一池一充一碼”,從技術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裝門檻。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安全中心副主任何鵬林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在近年來發生的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中,經常出現車輛識別代碼標識被高溫融化,導致無法辨別車輛品牌型號、不利於事故溯源調查的情況。爲此,新標準要求電動自行車整車編碼採用耐高溫永久性標識,一旦車輛發生火災事故,可以迅速追溯廠家和來源。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爲增強電動自行車所使用非金屬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從源頭上降低車輛被火源引燃造成火災事故的可能性,同時有效降低電動自行車火災的蔓延速度和燃燒的劇烈程度,新標準進一步加嚴了與電池直接接觸的非金屬材料、電氣迴路、電氣部件及導線等關鍵部件的阻燃性能要求,並對軟墊材料、皮革類與紡織品類材料等不同類別非金屬材料的阻燃性能分別作出規定。生產企業應從產品設計源頭出發,嚴格車輛非金屬材料選型,加強測試驗證,標本兼治提高整車的防火阻燃能力。
針對當前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集中度偏低、企業質量保障能力不足、產品抽檢合格率不高等問題,《規範》中增加企業質量保證能力和產品一致性條款,明確要求生產企業應具有與電動自行車產能相匹配的整車及車架的生產能力、檢測能力和質量控制能力,並列出了產品進行型式試驗和生產一致性檢驗時所需的檢測項目。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新標準實施後,將有利於降低火災事故隱患和危害、減少交通事故風險、有效防範非法改裝、提升車輛整體安全性能、更好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需求。
新版《規範》將於2025年9月1日實施。上述負責人介紹,考慮電動自行車企業開展產品設計生產並完成檢測和認證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新標準設置了8個月的生產過渡期。同時,新標準額外給予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照舊標準生產的車輛3個月的銷售過渡期,便於符合舊標準電動自行車的消化。
(編輯:吳婧 審覈:杜麗娟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