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人口重回4百萬用路安全堪憂?養工處落實「人本交通」呼籲尊重行人

▲▼三重區明德路橋拆除前後對照圖,可以清楚看見重新路三段的天際線視野變得更開闊了。

圖、文/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提供

新北市是全臺人口最多的縣市,2023年7月重回4百萬大關,顯示因疫情而消退的人口又慢慢回來了。然而,在這個幅員廣闊、人口最多的縣市,卻同樣面臨着少子女化、高齡化、人力人才短缺等問題,以人口結構而言,新北市等於是全臺的縮影,人口議題相當複雜,許多政策都得要衡量各方利弊,首當其衝的莫過於影響層面最廣的「交通」。

自2016年內政部國土署開始推動「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行環境改善計劃」以來,新北市就積極配合投入,一方面將「以人爲本」、「路權」等重要觀念與知識植入市民心中,提升道路安全;一方面透過實際的改善工程,讓各種不同類型的用路人都能感受到新北交通的進化。

▲▼板橋區沙崙陸橋拆除前後對照圖,這是新北市升格以來拆除的第35座人行陸橋,拆除後讓篤行二路變得更加寬敞明亮。

「坐上駕駛座之後,仍能記得尊重及禮讓行人,這纔是人本交通的精神。」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表示,行人路權議題近幾年在臺灣的熱度相當高,2022年甚至還以「行人地獄」之名登上了國際媒體,顯見民衆對於走在路上的安全疑慮已經升到頂點。

不過,在內政部國土署及各縣市政府的努力改善之下,如今的街頭交通樣貌已有很大的不同。以新北市爲例,這幾年讓市民最有感的改變想必會是「人行陸橋」的拆除,養工處指出,新北市自改制升格以來已拆除了54座使用率低的人行陸橋,讓行人空間變得更寬廣,天際線與視野也變得更好。

除了陸橋之外,人行地下道、變電箱等,也都是人本交通改善的重點項目,地下道的問題點在於佔據行人空間、對輪椅族不友善,且維護不易,容易成爲治安死角;變電箱就更不用說了,矗立在人行道上的變電箱往往會迫使行人走出安全範圍。

在國土署與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的攜手合作下,過往人多路窄汽機車橫行的新北印象,如今已有大幅度的翻轉,尤其是對行人來說,視野變得更加寬闊、人行專用道不再充滿障礙物,任何人都可以安心安全地緩步在新北的各個角落。養工處表示,打造人本交通環境的計劃未來仍會持續進行,並逐步從捷運站、學區等熱點,擴散至社區鄰里巷道,讓所有行人、高齡長輩、弱勢族羣、學齡兒童等,都能享有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並讓新北成爲「好友行」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