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動員令》黃德勝妙手粧佛 活靈活現
黃德勝視打造神像爲使命,更將西方美學融入神像雕刻之中。(曹婷婷攝)
這尊擺放在黃德勝工作室的水月觀音,是他目前花最多時間雕琢之作,從開始到完成,陸續花了30年。(曹婷婷攝)
黃德勝習慣在創作到一半時,將神像擱着,思考哪裡還能做得更好。(曹婷婷攝)
將西方美學融入東方神像雕刻的黃德勝,除了雕刻神像,也有多件現代雕塑作品,也吸引不少藏家欲收購。(曹婷婷攝)
此爲黃德勝雕刻自己年輕時的作品。(曹婷婷攝)
黃德勝小檔案
打造1尊神像要多少時間?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大陸進口神像約1周可生產1尊,但對黃德勝而言,1尊神像從無到有至少要2年,他除了堅持傳統技法雕琢神像外,更講求以東方技藝爲底蘊,融合西方美學養分,尤其重視賦予神像靈性,讓每尊神像都是藝術品!
2016年被臺南市政府登錄爲傳統藝術「粧佛工藝」保存者的黃德勝藝師,作品兼具傳統工藝及現代美學特色,堅持粧佛神像和藝術融合一體,神像作品着重臉部神情、姿態、五官等細節,讓粧佛不再侷限傳統工藝,也奠定他在粧佛業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先學素描 作品別具美感 1955年出生於臺南安平的黃德勝,投入粧佛業已長達半世紀,他始終認爲,功夫要不間斷磨練,從年輕到現在,維持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投注於雕琢神像。
黃德勝1967年國小畢業後,沒能考上初中,被雙親送到當時臺南知名紙糊師傅陳金泳門下習藝,但陳金泳覺得紙糊技藝已逐漸式微,帶着黃德勝轉行開設「金芳閣」從事神像雕刻。
但隔行如隔山,時爲學徒的黃德勝,常跑去神農街「西佛國」粧佛店門邊觀看如何製作神像,好幾次被發現趕走,不過幸運的是,也有師傅不趕人,讓他得以在門邊觀望看了2年,並將製作工序強記在腦中,回去再告知陳金泳,師徒2人花很長時間摸索出「眉角」,隨着2人技藝日益純熟,也逐漸在府城闖出名號。
學徒期間,他還特別去學了2年素描,也因爲這層西方美學的素養底子,他雕刻神像的視野有別其他人,更奠定日後開創獨樹一格的製作神像風格。
正念無愧 不迎合明牌歪風
黃德勝早期跟着師傅拿起鑿斧敲敲打打製作神像,練就紮實的神像雕刻技藝,直到1986年纔開設「唐興閣」自立門戶。從學徒到獨當一面,他始終秉持神像本該是「藝術品」的唯一信念,其中關鍵原因之一,就是1980年代風行的「大家樂」。
「剛開始雕刻神像時,正好『大家樂』風靡全臺,當時神像銷量很大,目的不是信仰需求,而是民衆一窩蜂拜神求明牌。」他回想當時求神觀念已然偏差,無形中也讓製作神像的人偏差了。
黃德勝回憶,當時要製作的神像數量很多,每天都忙於消化訂單,淪爲「公式化」,但他發現很多人因爲求不到明牌就丟棄神像,「這太荒唐!」他花時間花心力製作活靈活現的神像,有人卻把神像當玩具,讓他很感慨,這已完全失去打造神像的意義。
「製作神像的人的精神,很重要!」黃德勝自豪地說,他製作神像重質不重量,遇到創作理念不合的訂單,寧願捨棄也不接,但凡出自他手的神像,絕對都是問心無愧之作。
慢工細活 堅持黃土底漆
雕刻神像過程繁複,總共多達15道工序,黃德勝堅持99%使用傳統工法,慢工出細活,「神像修光修胚要修到好,光是用砂紙將表面磨得很細緻,不要留有刀痕減損美感,就得花上好幾天!」自評「龜毛」的他說,若製作過程中覺得神像做得不好,寧可放棄歸零重來;過程中最難的環節其實是一開始的粗胚,粗胚做得好,後續就能順利完成。
此外,他至今也維持幾乎無人使用的傳統「黃土底」技法。黃土底是一種底漆,不是化學性塑膠底漆,是將天然黃土加上牛皮熬煮的水膠,兩相混合熬煮而來,但熬煮過程膠太多或太少都不成、過黏與不黏也不行,需反覆試驗、費時費工,因此現代人多購買使用現成底漆,但化學底漆容易脫落,黃土漆則讓木頭的毛細孔也能吸收。
從學徒迄今,黃德勝堅持以牛樟刻神像,因牛樟有股清香味,也較不用擔心蟲蛀,但近幾年好的牛樟愈來愈難尋,得花好幾年,「沒有材料,什麼都不能做」。他說,雖然少部分神像也用過大陸進口樟,但質感就是有差。
水月觀音 雕琢長達30年
「找我做神像要有心理準備,需要很長的時間。」黃德勝說,他通常會在製作一半時,將神像擱着,每天慢慢觀賞,找出哪裡還可以更好?哪邊多了或少了?一定要等到自己覺得作品夠好了,纔會交給客人。
說着說着,黃德勝轉頭指着工作室的「水月觀音」說,這尊神像前後花了長達30年,是他所有作品中做最久的。原來請託他打造的客戶,在他雕刻過程中過世,而業主家人對神像沒有特別興趣,他覺得可惜,便利用閒暇一點一滴慢慢雕刻才完成。
「雕刻是一種減法。」黃德勝創作的神像不只具有供奉意義,更被許多業主視爲收藏品。至於得意之作,他淡然說,「對創作者而言,每件作品都是嘔心瀝血之作。」
心無雜念 感受得到神靈
長時間製作神像,是否感受過神蹟?他妙回,「正因爲看不到神,所以一般人眼中的神,完全取決於打造神像者的精神及其如何形塑,要讓神像成爲『活的』」。他認爲,神像最起碼的要求是活靈活現,一尊金身有沒有神,做的人很重要,當專注創作、心無雜念,往往有強烈第六感「幻化」。他笑着反問,「我看不到但感受得到,這算不算神蹟?」
長時間投入雕刻,「白天工作、晚上覆健」是他的日常,手部上半部疼痛無解,復健師要他「別再工作了」,他把藥布貼在患處照舊上工,一照X光,醫生驚聲:「你的骨頭怎麼歪七扭八?」
黃德勝視雕刻神像爲畢生使命,儘管做了大半輩子,訂單迄今仍應接不暇,他說會一直做下去,做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