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動員令》葉勇助退而不休 開班授課精神奕奕
身爲臺中唯一獲登錄的粧佛技藝保存者,葉勇助至今仍開班授課,盼將一身技藝傳承下去。(葉勇助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葉勇助16歲就栽進粧佛藝術中,至今已經68年,不但熱衷創作,更將手藝傳給兩個兒子,而在多年創作過程中,他爲做出更不同的作品,還去學習製作人像,即便這幾年將事業交棒給兒子,退而不休的葉勇助仍受文化部委託開班授課,他笑說,教學生不會累,反倒覺得更有精神。 說到葉勇助的得意門生,當然首推大兒子葉坤定與二兒子葉坤鵬,葉坤定約16、17歲就跟着父親學粧佛,至今做了40多年;葉坤鵬三專唸的是公共關係,當兵後也決定繼承父業,他笑說,大約7、8歲就在父親的工作場所玩泥土,半玩半學習,開明的父親也不會驅趕孩子,就此和泥土結下不解之緣。
摸泥土摸出興趣來,雖然一路考試、升學,但葉坤鵬說,自己從沒有想過要走唸書的領域,反倒覺得只要做起泥塑、畫起神像,就會覺得很開心,甚至神像細部的彩色、打底或安金等,雖沒有刻意去學習,但做出興趣就一路走下來,一做就做了30多年。
除了兩個兒子繼承粧佛手藝,葉勇助近幾年還在佛具店開班授課,他說,自己是粧佛工藝保存者,在文化部推廣下開授「傳統粧佛工藝推廣傳習」課程,去年首次開班,教授的是基礎泥塑,今年則是教脫胎,看到學生認真學習的模樣,一點都不覺得累,反倒覺得比以前教徒弟還輕鬆。
每到週末下午授課時間,葉勇助認真解說脫胎技法,兩個兒子則充當助教,雖然只有6名學生,但他授課精神奕奕,葉勇助笑說,來學習的人多少有些木雕、捏土的塑形基礎,他們相當認真,只要告知哪裡需要修改,學生都會立即動手做,有些學生看到喜歡的佛像,還會主動開口詢問製作技巧,連休息一下都捨不得,就是想要把技藝都學會。
退休生活除了繼續傳授技藝,葉勇助仍堅持在閒暇時間繼續創作,葉勇助憑藉自己的想法,讓佛像的每個設計、表情或姿態,也能展現不同風姿。他指着收藏多年的兩尊脫胎菩薩得意地說,外面的菩薩都站得直挺挺、相當嚴肅,這兩尊的立姿呈現出S型曲線,更顯曼妙,可說是多年來的得意之作。
另外一系列的作品「四暢羅漢」,葉勇助還在一旁分別加入狗、貓及猴子等小動物,呈現出最自然的美感。面對傳承的艱辛,葉勇助無奈說,雖然兩個兒子都承襲了粧佛技藝,但現代人拜佛不若以往熱忱,在現實生活的考量下,也不堅持要第三代繼續學習,但他相信粧佛技藝不會消失,未來仍然會有人承襲、保存,甚至能結合工藝與藝術,將傳統工藝創新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