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田間“把脈開方” 農技專家真給力

8月22日一早,在新疆澤普縣良種場,農民圖爾蓀尼亞孜·薩依木早早來到自家的大豆地裡。綠油油的大豆長勢良好,部分已經結出了豆莢,在外人眼裡看似即將豐收的大豆,在農民眼裡卻充滿了不確定性。

圖爾蓀尼亞孜翻起一株大豆的枝葉,露出被蟲子啃食成網格狀的葉片,表面茂盛之下,大豆已受蟲害。

“去年因爲種植太密,大豆長了紅蜘蛛,單產僅100公斤,今年難道又要面臨這種情況?”圖爾蓀尼亞孜說,這兩年,大豆病蟲害時有發生,去年的紅蜘蛛病蟲害防治過程慢了一點,大豆減產近三分之一。今年在大豆生長的關鍵農時,又被一種沒見過的蟲子啃食,讓人心裡沒底。

前不久,聽說參加自治區“糧棉重大病蟲防控技術指導”專家服務基層示範團活動的專家要到澤普縣良種場進行技術指導,圖爾蓀尼亞孜立刻提出了申請,希望專家能到地裡幫幫自己,她也憋了一肚子問題想問。

“老師,我家大豆地裡長的這是什麼蟲?怎麼辦?”專家一來,圖爾蓀尼亞孜迫不及待地發問。

看到農民如此心切,來自石河子大學農學院的植保專家張建萍一下車便扎進大豆地裡,和同行的專家們進行採樣分析,很快就得出結論:是甜菜夜蛾,近兩年突然暴發的一種多食性害蟲。

通過大田幼蟲危害調查,結合監測誘集的蛾子,在瞭解當地農作物種植結構後,專家們找到了原因。大田多種作物連作給甜菜夜蛾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且近年來澤普縣積極發展冬季設施農業,溫室大棚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同時,也爲甜菜夜蛾增加了過渡寄主和越冬場所,最終影響了農作物正常生長。

搞清楚了原因,專家很快給出了“藥方”。

“大田能看到幼蟲最多的時候,並不是防控的最佳時間。”張建萍拿着從地裡採集的大豆病株,走到農民中間,細緻地講解甜菜夜蛾的防治辦法。

張建萍特別叮囑農民,甜菜夜蛾幼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要從各個時期對其進行防控,防控時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要根據成蟲發生時期和數量,判斷低齡幼蟲開始時期,及時採取綜合防控措施,實現最好的防治效果。

“張老師,除了這個蟲子,還有其他蟲子危害大豆嗎?”在現場,不時有農民發問。

張建萍拿起一張白紙墊在大豆植株下,一隻手輕輕拍動植株,現場做起示範。“大家看到在爬的細條狀蟲子了嗎?”張建萍一邊演示一邊說,這是隱藏在大豆花裡的薊馬,數量多的話,就會影響大豆的生長髮育和品質,大家也要重視。可以在花期用這種方法快速爲大豆“體檢”,提前發現一些病蟲害。

農民們不斷髮問,專家們一一作答……

爲了更好配合專家的技術講解,自治區植物保護站和澤普縣農業農村部門還爲當地農戶配發了害蟲誘捕器,幫助農民用綠色防控的辦法誘捕甜菜夜蛾等害蟲,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田間管理水平。

今年,全疆有不少像圖爾蓀尼亞孜這樣的普通農民,在田間地頭得到了植保專家的技術幫助,及時避免了病蟲害損失。自治區植物保護站站長王惠卿介紹,自治區“糧棉重大病蟲防控技術指導”專家服務基層示範團活動啓動以來,先後爲博樂市、澤普縣的農民傳經送寶。活動結合棉花、玉米、大豆生產實際和重大技術需求問題,選擇關鍵農時,面向全國邀請相關領域專家開展服務,推廣棉花、玉米、大豆有害生物防控等實用新技術,培養基層農業科技人員,爲促進全疆糧棉大面積單產提升和農民增產增收提供技術支持。

“有了先進技術的幫助,大豆豐收更有底氣。”圖爾蓀尼亞孜說,自己將立刻按專家開出的“藥方”開展科學防控,及時控制病蟲害損失,力爭今年大豆單產提高50公斤以上,實現畝均增收200元的目標。(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