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希望易落空?專家建議:量化指標可達成

研究指出,超過三成民衆在新年時都會許下新年新希望,但大多數都會失敗告終。(網路截圖)

新年新希望總是落空,2024年從關注睡眠、生活習慣開始!研究指出,超過三成民衆在新年時都會許下新年新希望,但大多數都會失敗告終。專家建議,將目標分成可量化的指標、分階段訂定目標,並從生活習慣下手,更容易達成新年新希望。

新年新希望易落空

《yougov》報導,在美國,約有34%的民衆會對新年制定新目標或新計劃,最常見的目標包括:存更多錢、養成運動習慣、改善身體健康、減重或追求新嗜好等。但過去研究調查指出,超過2成的民衆在一個月內就會放棄新目標。

《BBC》報導,這些狀況又被心理學家稱爲「虛假希望綜合症」,指的是人們就將不現實的期待當做目標,最後導致願望難以達成,大多數都是目標太大、錯估達成目標需要的時間,導致民衆出現挫折或失落感。

研究表明,以方法爲導向的目標,如設定了可量化的指標、將大目標分成數個小目標等,計劃就更容易持續進行。《BBC》建議可以就科學的角度,從幾個面向來改善生活品質。

小習慣改善生活品質

例如科學家指出,因爲生物時鐘,民衆其實在冬天需要更多的「睡眠」,所以在睡前不要看手機,迴避強光等,就能有更好的睡眠品質;同時,冬季也是鍛鍊身體的好時機,研究也發現,倒着走比正常往前走更有效消耗卡路里,還能增強背部的肌肉。

研究也指出,無論是跟陌生人交談、享受驚嚇等新事物,都有助於讓民衆感覺更快樂、生活更有彈性,進而降低生活的壓力。同時,如果能學習新技巧、培養全新的嗜好有助於大腦保持年輕,也能激發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