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業增收不增利,中芯國際何時擺脫魔咒?
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下,A股半導體板塊持續走高,A、H兩地上市的中芯國際時隔三年再創新高。
10月以來,港股芯片半導體板塊全線大漲,其中中芯國際以21.76%的漲幅領漲,上海復旦、華虹半導體均大漲超14%。這是知名大盤股,半導體小盤股漲幅更爲驚人,腦洞科技盤中一度大漲超599%。最終漲幅達275.94%。但隨後很快又出現跌幅,半導體小盤股依然難獲資本市場追捧。
此前曾有分析人士認爲,港股芯片股的突然爆發與資金做多熱情密切相關,BT財經覆盤歷史行情發現,每一波大行情啓動,科技股一般會率先受到資金的追捧。知名機構招銀國際也預測,半導體行業可能會迎來一次重新估值的機會。但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國慶節後8、9、10三個交易日,中芯國際股價三連跌,股價由7日收盤的33.30港元跌回25.5港元,三個交易日跌幅約23%。上海復旦和華虹半導體也不例外,同樣都是遭遇股價三連跌。
總體上看,港股半導體股在年內表現良好,中芯國際股價年內漲幅27.2%;上海復旦年內漲幅爲19%;華虹半導體年內股價漲幅爲26%。腦洞科技年內漲幅達228%,是港股漲幅較大的股票之一。多家半導體公司股價在10月初漲到年內最高甚至歷史最高,但迅速回落。
本來今年半導體股在港股的表現不俗,卻隨着一波牛市罕見集體出現連跌,這會不會是半導體股在港股的分水嶺?本文將以中芯國際等知名芯片股的業績表現來分析。
增收不增利的行業現象
在近期的港股市場中,中芯國際的股價漲幅較高,即便是放在年內,中芯國際的股價漲幅都位居頭部。作爲國內芯片股的代表,中芯國際承載着國人對國產芯片領域的期待。近期中芯國際的股價表現引發了市場對於半導體高彈性板塊的關注和熱議。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中芯國際的股價大漲揭示了投資者對於半導體行業的樂觀預期,或預示着該行業可能迎來一波大反彈的機會。
作爲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商,中芯國際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最開始的28納米技術,到後來的14納米,現在更是進入了14納米以下的水平,中芯國際技術進步飛快。目前中芯國際已經成爲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最新報告,中芯國際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晶圓代工行業中,以6%的市場份額升至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前兩大代工廠分別是臺積電和三星。近年來,科技領域的突飛猛進,人工智能以及5G的興起,全球對半導體的需求增長迅猛,中芯國際憑藉着產業佈局和技術研發的優勢,實現了業績快速增長,這成爲打動資本市場的根本原因。
2019年中芯國際營收217.4億元,2022年營收猛增至506.6億元,翻了2倍有餘。淨利潤也由2019年的16.37億元暴增至2022年的126.6億元,翻了近8倍。2023年,因衆所周知的原因,中芯國際的營收出現下滑,全年營收447.7億元,同比下滑13.09%。歸母淨利潤也由2022年的126.6億元下滑至63.92億元,同比下滑50.35%。
2024年上半年,中芯國際扭轉營收下滑的局面。上半年營收260.2億元,同比增長20.80%。在連續四個季度營收下滑之後,在2024年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營收增長,第一季度的營收增幅爲19.69%,2024年全年營收基本能夠實現增長。但中芯國際的歸母淨利潤卻同比下滑不少,增收不增利。上半年中芯國際歸母淨利潤16.84億元,同比下滑62.71%,這也是中芯國際連續6個季度淨利潤下滑。
資深半導體行業從業者郭虎(名字爲化名)認爲增收不增利是行業的普遍現象。“全球芯片行業競爭加劇,臺積電和三星這樣的巨頭都主動降價搶佔市場,國產芯片爲應對全球競爭只能選擇降價應戰,這就造成產品單價下滑,全球市場都是如此,國產芯片也無法獨善其身,後續或只能通過研發功能更強大的產品或降本增效來提升利潤。”
事實也是如此,以芯片巨頭臺積電爲例,其淨利潤在2023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淨利潤也連續3個季度下滑,跌幅分別爲23.3%、24.88%和19.33%,直到2024年一季度才實現8.94%的增長,且在2023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營收也分別下滑9.98%和10.83%。
另一芯片巨頭三星近期表現也同樣不佳,去年一度出現淨利潤暴跌95%的慘狀。10月8日發佈的三星財報顯示,三星9月當季的初步營業利潤約爲9.1萬億韓元(約合67.8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估的營業利潤10.3萬億韓元。而三星上一季度爲10.44萬億韓元,環比下滑13%。該季三星營收爲79萬億韓元,此前市場預估的是81.57萬億韓元。三星股價在公佈盈利預期後下跌了0.7%。今年以來,三星股價已經累計下跌超過20%。因本季度芯片業務表現不佳,三星芯片業務負責人全永鉉首次就業績表現公開致歉。
行業整體向好格局不變
中芯國際在財報中解釋了營收增長的原因,“晶圓銷售數量增加,銷售晶圓的數量(8英寸晶圓約當量)由上年同期的265.5萬片增加至本期的390.7萬片。”從晶圓銷量上看,增幅達47%,銷量增加明顯。
BT財經注意到,中芯國際的晶圓銷量和其營收增幅並不成正比,主要是中芯國際的平均單價下滑所致。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芯國際晶圓平均單價約6724元/片,去年同期該項單價爲8029元,平均單價下滑了16.3%。具體到2024年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的銷售收入爲136.8億元,環比增長23%。8英寸晶圓出貨量211萬片,環比增長18%。銷量增長的代價卻是平均單價再度環比下滑8%。
郭虎表示,2022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局勢影響,國產芯片行業甚至國際芯片產業都進入下行週期,芯片企業都面臨訂單減少的窘狀,連臺積電、三星這樣的企業也未能倖免。“國產芯片經過幾年的 發展,實現了逆週期擴張,海光信息、中芯國際、寒武紀、中微、長電科技、紫光國微等國產芯片企業發展迅猛,也進一步導致市場競爭加劇,造成供需失衡,”
爲應對市場競爭,臺積電、三星、聯電等主流的晶圓廠商紛紛降價,紛紛採取降價措施,這迫使中芯國際等國產芯片企業爲了提高產能利用率也只能選擇跟進降價,因爲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已經出現了下滑。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還爲滿載狀態,但到2022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下滑至79.5%。2023年這一現象仍在持續,全年產能利用率約75%,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再度出現下滑。直到2024年上半年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纔有所回升,第一季度提升至80.8%,第二季度提升至85.2%,卻依然和2022年高峰值有較大差距。從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和產品單價的下滑來看,整個行業或處於供大於求的階段。
財報還顯示,中芯國際在今年二季度8英寸晶圓佔比爲26.4%,而一季度的佔比爲24.4%,該項佔比的提升說明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因爲相對12英寸晶圓8英寸晶圓通常用於生產中低端芯片,直接拉低了整體的平均單價。這也說明市場中低端芯片的需求增長。
但中芯國際在2024年半年報中認爲,2024年全球市場的需求逐步恢復,產業鏈各環節逐漸向好,晶圓代工作爲產業鏈前端的關鍵行業迎來一定的需求反彈。消費電子等產品的頭部企業的庫存情況較2023年同期轉好,爲2024年整體產業恢復增加了信心。
中芯國際對市場的樂觀,或來自半導體整體行業的發展趨勢。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預計全球半導體行業市場規模2024年將達到6112億美元。郭虎也表示儘管短期內行業遭遇價格下滑等下行,只是短期內的波動,總體上看行業格局向好是大勢所趨,隨着智能化的普及,終端電子產品的半導體含量將逐年增長。這也是進入2024年芯片股整體跑贏大盤的主要因素。
國產芯片企業有喜有憂
上半年業績表現強勢的不只是中芯國際,長電科技和海光信息在上半年表現也極爲出色。財報顯示,上半年長電科技營收154.9億元,同比增長27.22%;歸母淨利潤6.193億元,同比增長24.96%。海光信息上半年營收37.63億元,同比增長44.08%;歸母淨利潤8.534億元,同比增長25.97%。這幾家成爲國產芯片領域表現不俗的代表。
但受限於市場競爭的加劇,也有上海復旦和華虹半導體等不少業績下滑的企業。華虹半導體在上半年營收66.89億元,同比下滑25.65%;歸母淨利潤2.743億元,同比下滑83.32%,這也是華虹半導體連續4個季度淨利潤下滑。上海復旦今年上半年營收17.94億元,同比下滑0.12%,歸母淨利潤3.481億元,同比下滑22.52%。相比上海復旦和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的表現已屬難得。
繼續延伸到芯片行業的上半年表現,寒武紀上半年營收6477萬元,同比下滑43.42%;淨利潤-5.30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448億元有所收窄。紫光國微在今年上半年表現也差強人意,上半年營收28.73億元,同比下滑23.18%,歸母淨利潤7.375億元,同比下滑47.04%。這是連續三年同期高速增長後的較大下滑。2023年紫光國微業績已經下滑,營收增長6.26%,淨利潤下滑3.84%。
上半年國產芯片行業的整體業績表現來看,喜憂參半,有龍頭企業表現向好,卻也有諸多寒武紀這樣的企業營收大幅下滑,這和全球芯片行業的競爭加劇以及國產芯片領域發展迅猛帶來的“內卷”有一定關係,有分析人士表示從行業百家爭鳴到尾部出清,或將有部分企業被淘汰,卻有利於中芯國際這樣的行業龍頭增強行業的競爭力,這對國產芯片領域是好事。
而從半導體股在港股近期的表現來看較爲強勢,智能科技的發展帶來行業發展新機遇,那些在港股上市的國產芯片企業大多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在研發上也捨得投入重金,能夠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在全球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半導體產業整體發展向好,自然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即便是有些企業業績出現一定波動,投資者對其長遠發展依然抱有信心。
作 者 | 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