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密集發佈 人形機器人加速產業“進化”
原地側空翻;踩滑板車、玩平衡車、騎自行車;擁有更加“聰明”的任務規劃“大腦”和技能執行“小腦”;多臺機器人協同配合,在工廠裡進行大尺寸料箱搬運……近段時間,多家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和創新中心紛紛公佈新產品、新服務和新進展,並持續攻關關鍵技術,深耕市場創新場景應用,加快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發展。
專家表示,隨着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人形機器人作爲具身智能的關鍵載體,在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牽引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的帶動下,已經進入了技術集中突破和應用初步試水的關鍵發展時期。
眼下,不少企業紛紛進軍機器人產業領域。3月25日,vivo公司對外宣佈成立機器人Lab(實驗室),並首次披露其進軍家庭機器人領域的規劃。據介紹,該公司將聚焦孵化機器人的“大腦”(AI決策系統)和“眼睛”(空間感知與視覺系統),主攻消費級市場,研發個人和家庭場景的機器人產品。此前,美的集團表示已成立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專注於減速機、電機、傳感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研發,目前樣機已進入內部試用階段。
此外,人形機器人新產品、新技能接連亮相。
躍起、側身、下肢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後落地、站立——日前,宇樹科技對外發布旗下人形機器人G1成功完成側空翻的視頻,這距離上一次G1秀出的720度迴旋踢能力僅過去了半個月。宇樹科技方面表示,該程序開發和拍攝期間,G1無任何故障損壞。
智元機器人在兩週之內發佈了三個新的產品。其中,最新研發的全能探索機器人靈犀X2採用柔性材料外殼,全身擁有28個自由度,實現了運控算法層面的全面突破。通過結合深度強化學習和模仿算法學習,靈犀X2可以完成踩滑板車、玩平衡車、騎自行車等高難度動作。此外,該公司還發布了數據採集範式ADC(Adversarial Data Collection,對抗數據採集),並公佈了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啓元大模型(GO-1)的更多訓練成果,包括完成安檢、擦桌子、超市結算等任務。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認爲,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包括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集、伺服控制和運動控制等,企業最新動向透露出前沿技術的持續創新。例如,伺服控制和運動控制等技術突破,使得人形機器人在關節高精度傳動、前空翻、空中迴旋踢等運動控制方面的性能日益提升。企業採集的多場景動作數據日益豐富,促進了人形機器人的數據標註和訓練,使人形機器人決策和行爲能力進一步增強。
動作更靈活的同時,人形機器人也更加聰明。其中,通用智能平臺迎來新突破。
走進位於北京經開區的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記者看到,工作人員與人型機器人“天工”閒聊的過程中,隨機搭建了一個積木樣例,隨後“天工”利用視覺大模型(VLM)對樣例進行拆解,精確規劃每一層的搭建順序,準確拾取相應積木,並按次序完成了3層積木的毫米級精準搭建。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技術官唐劍介紹,爲了給具身智能產業補上通用軟件系統這塊“拼圖”,創新中心近日正式推出“一腦多能”“一腦多機”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由人工智能大模型驅動的任務規劃具身“大腦”與數據驅動的端到端技能執行具身“小腦”構成,以實現機器人與物理世界的交互。這一平臺集成了感知、決策、語言、學習、運動控制等高階認知功能,能增強機器人執行復雜任務的效率、降低機器人開發門檻、簡化開發流程。
此外,位於上海的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上海大學、清華大學,共同發佈具身智能仿真平臺“格物”。它集成了先進的強化學習框架與多模態運動控制技術,一套代碼覆蓋百餘款機器人,新機器人導入即訓練,無需重新編程。
業內專家認爲,技術的持續突破和發展,將提升人形機器人在工業生產、智慧物流、家庭服務與陪伴、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體驗,加速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進程。
相關企業也在應用落地上加快探索。近日,在極氪5G智慧工廠,數十臺數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進行了協同實訓。在總裝車間、SPS儀表區、質檢區及車門裝配區等多個複雜場景裡,Walker S1可以密切配合,協同搬運、精密裝配,甚至機器人之間可以相互協助充電。“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已收到車廠超過500臺的意向訂單,目前正處於產業化落地的關鍵階段。”優必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相關政策部署有望進一步助推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此前發佈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製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範應用。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爲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