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政治性辦案八卦多 重傷司法公信力

臺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案、政治獻金案26日偵查終結,起訴提解在押的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姚志平攝)

北檢偵結京華城案,但綜觀起訴書內容,一如外界先前預測,欠缺柯文哲收賄「一刀斃命」事證,所謂的1500萬元賄款,僅柯行動硬碟內「1500小沈」文字檔,起訴事證難以讓人信服外,大篇幅描述柯的八卦,用字遣詞形容他如同是古代暴君一般的霸道作風,不僅如此,檢方偵查作爲,用廣撒「流刺網」來形容都不爲過,辦案手段充滿濃厚的政治考量,恐讓司法公信力蕩然無存。

檢方認定,沈慶京曾交代秘書提領1600萬元現金,柯於2022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之間,「某時地」親自收受沈1500萬現金,但經檢方近4個月偵查,金流迄今仍不明,僅依據柯隨身碟的「小沈1500」間接證據,即推論他收賄。

雖起訴證據有限,但檢方卻努力在起訴書中,塑造柯霸道行事作風,指蔡壁如曾勸柯「小沈不是好人」,但柯仍多次與沈在陶朱隱園、市長辦公室等地會面。聽聞蔡壁如上節目談話,就傳訊蔡「今天看你上節目,但臣議其君,死罪」。

回顧辦案人員對本案的偵查作爲,可以發現相當多可議之處,除了一再違反偵查不公開,偵辦過程左手放消息給特定媒體,右手再說因偵查不公開無法證實,大玩兩手策略外,疑似將搜索扣押資料,刻意外泄與本案無關部分,顯有侵害個人隱私之虞。還有辦案人員8月底登門搜索柯住處,要求柯同行至廉政署接受詢問,之後再要求自行赴北檢說明,有規避24小時偵訊時間之嫌,進行搜索的任意同行,嚴重影響訴訟當事人的人身自由及防禦權。

另檢察官車輪戰訊問柯長達2至3天,有違反刑訴法不得疲勞訊問規定虞慮。法律規範司法警察、法院不得夜間訊問,僅檢察官未受規範,京華城案凸顯此法律漏洞。

最可議之處,就是辦案人員大規模以證人身分傳喚曾捐政治獻金給柯的商界人士、黨工,是否藉由刑事偵查手段,造成寒蟬效應,威逼商界金主對政黨表態,有無干涉政黨政治,違反司法中立的疑慮。

柯文哲遭查辦,京華城案具有高度政治性,尤其是2024總統大選結束未久,辦案人員以類似「抄家滅族」手段大動作偵查,難免給人「清算追殺」的不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