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習新心情!從鹽分地帶出發 再現臺江歷史現場及文化路徑

臺南社大臺江分校策辦「臺江流域專題研究人文營」,培育家鄉設計小推手。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社大臺江分校策辦「臺江流域專題研究人文營」,培育家鄉設計小推手,4所國中小學生學習以藝術共創、友善空間設計的知識技藝,昨下午發表成果,希望這些研究設計,能夠活化再現臺江歷史現場及文化路徑,提供公部門的政策參考。

4天營隊活動有和順國中臺江社、海佃國小「小臺江」、長安國小「水水長安」、長平國小「馬沙溝吼」參加,經崑山科大教授郭一勤、策展人吳科毅、臺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指導,完成「安順寮排水線再生」、「鹿仔瑞港歷史現場再造」、「護蟹公車亭」、「馬沙溝舊港生態基地」專題研究。

崑山科大教授郭一勤表示,2024臺江人文社會營,是一項由臺江社大發起的共學機制,雖說課程是以國中小學生爲主體,但卻也是跨領、跨年齡、跨地域的公民課程。課程成果包括歷史、空間、生態與人本環境議題的倡議,並落實爲「護蟹公車亭」、「鹿仔瑞橋」、「馬沙溝生態教育基地」、「伴水而生,直加弄圳再生專題探索」等各種主題設計,這應是公民社會概念下最直接的實踐機制,未來勢必成爲國家體制的重要DNA。

長安國小老師翁育民說,臺江流域專題研究人文營的整個過程,與課綱與教改帶來的改變,不謀而合,不管未來課綱如何再度變化,培養土地意識都該是永恆不變,當學生有了「土地意識」,不管去到何處,永遠可以爲自己和當地帶來最好的影響。

和順國中學生張右勳分享,與夥伴們一起分工合作,最後看到我們完成的「從河流到餐桌,直加弄圳河流再生」模型,心裡就有種成就感。學生葉又瑀、莊卉竹說,4天的營隊幫助自己瞭解臺江特有植物,也提醒分工合作的重要,親自踏查,才能夠真正的瞭解植物之美。

營隊活動很有挑戰性,雖然很累但很有成就感,海佃國小學生薛允務表示,因爲要把保護招潮蟹模型的公車亭設計出來,希望在學校門前的公車站可以做護蟹公車亭,可以讓等公車的人更認識招潮蟹的生態,也呼籲市民一起來做護蟹行動。

長平國小學生吳雨恬也分享,在臺江流域專題研究人文營遇到很多問題,解決方法是一直練習和跟老師討論,最大的收穫是大家要團結合作。

臺南社大臺江分校策辦「臺江流域專題研究人文營」,培育家鄉設計小推手。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社大臺江分校策辦「臺江流域專題研究人文營」,培育家鄉設計小推手。記者鄭惠仁/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