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機構策略!2024年權益市場估值有望修復,科技、醫藥是行情主線
2023年臨近尾聲,各大機構2024年的策略報告也在陸續發佈。經歷了2023年“一波三折”的行情後,機構對2024年的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判斷普遍偏暖。
// 國內經濟有望走出“經濟底” //
中金公司 預計,明年經濟形勢可能從“內生探底”往“外生復甦”演變,全年實際GDP增速或爲5%左右,下半年或略高於上半年。從複合增速來看,2024年經濟既不是緩慢復甦,也非跳躍式復甦,而是逐步加快的態勢。
光大證券 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高瑞東表示,2024年國內經濟有望持續恢復,增速目標預計在5%左右。出口增速大概率在今年四季度回正,但明年一季度基數壓力較大。房地產投資增速有望在明年三季度回正。
光大證券 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宇生表示,2024年,隨着美國經濟降溫、通脹逐步回落,美聯儲貨幣政策或逐步轉向寬鬆, 美債收益率 有望逐步下行,海外流動性拐點或將出現;國內方面,預計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中偏鬆態勢,流動性或將保持合理充裕。
申萬宏源證券 的觀點是,考慮目前已出臺政策及經濟內生判斷,預計2024年實際GDP增速在4.5%左右。若明年政策相機抉擇、更強加碼,經濟增速有望達到4.5%至5.0%。
華創證券 表示,從業績和估值角度來看,實際GDP目標4.5%或5%對業績影響不大,名義GDP、通脹、毛利率纔是影響利潤的核心。2024年庫存對通脹的拖累減弱,業績結束下行區間。但由於缺乏有效增長,弱通脹下業績彈性或有限,中性假設2024年全A非金融淨利同比增速4.9%。從增量走向存量,海外股市的牛市更多依靠科技創新、行業集中度、出海,來驅動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當前A股估值算不上絕對便宜,距歷史最低水平仍有距離,需警惕GDP增速降檔過程中均值迴歸失效,出現估值陷阱,2012-2014年的A股、上世紀70年代末的美股均是如此。中期增長前景不明晰,市場選擇期待遠期成長的力量,科技估值上行。觸發估值修復因素,中美利差收窄驅動外資流入、政策發力驅動春季躁動。股市流動性預計維持存量博弈。
中原證券 認爲2024年宏觀形勢有望趨於穩定。海外方面,中美關係階段性改善,或改善市場風險偏好;地域衝突或進入相持階段,對全球經濟影響減弱。美國核心通脹率超預期回落至4%,市場普遍預期此輪美國加息週期結束,市場或開始交易降息預期,美國債市和股市可能呈現雙強格局。國內方面,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是政策的優先選項,2023年四季度 人大 通過1萬億特別國債,將赤字率提升至3.8%,預計將有效提振經濟增長。2024年隨着美聯儲開啓降息週期,打開我國貨幣政策寬鬆空間,在寬財政、寬貨幣的政策環境下,經濟有望迴歸至潛在增長水平。
東莞證券 表示,國際環境方面,2024年上半年,貨幣政策或逐步迎來降息拐點,但考慮到高利率環境疊加地緣衝突,海外經濟增長或將承壓。國內市場方面,經濟內生增長動能尚不牢靠,仍需增量穩增長政策進行呵護夯實。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後續發展方向,國內經濟有望走出“經濟底”。
國金證券 認爲,2024年國內經濟或二次放緩。第一,2023年類比2013年,經濟復甦力度弱,持續性不強。2024年可以參考2014-2015年,經濟或二次下探;第二,內需疲弱,長期週期問題,2024年或難以解決;第三,外需核心影響因子仍是全球經濟週期,長期性問題雖不可忽視,但就目前而言衝擊有限。預計2024年外需或受全球經濟共振下行影響,成爲拖累國內經濟二次探底的“最後一根稻草”;第四,2024年內外需疲弱將抑制企業生產意願,量縮、價跌將導致企業利潤、回報率均可能再次下探,即2024年上半年或不言“盈利底”;第五,逆週期調節器:基建的預期資金可能不足,50%以上資金來源均面臨下行壓力或倒逼“財政貨幣化”;第六,房地產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或引發的金融風險將大於經濟風險。
華安基金 副總經理翁啓森表示,經濟與市場有望回暖。具體而言,從海外市場來看,2024年美國居民超額儲蓄有望進一步回落,美國CPI也有望溫和回落。美聯儲11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主要委員的關注點已經從“是否加息”轉變爲“高利率的持續時間”。這意味着美聯儲加息即將進入尾聲,不排除在2024年轉向降息的可能性;國內來看,財政政策有望加碼,房地產相關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優化,有利於經濟平穩運行。國內部分經濟數據從8月開始企穩,2024年企業盈利有望逐步改善。
// 權益市場估值有望修復 //
中金公司 認爲,當前A股市場估值水平、交易情緒等接近歷史偏極端位置,下行空間有限。今年底至明年,國內政策與改革加碼方向及力度、經濟修復進程、美債收益率拐點或將對A股市場節奏帶來影響,預計2024年A股指數表現可能前穩後升。
中歐基金 董事長竇玉明認爲,今年經濟已處於回升態勢,隨着經濟逐步企穩,股市和 債市 作爲投資最重要的兩塊基石,蘊含了不少機會。
中歐基金權益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周蔚文認爲,明年將是佈局具備長期價值股票的良機。具體來看,兩類公司將會是重點關注的方向:一是受行業景氣度影響,短期業績較差但具有長期價值的公司;二是新興行業中有持續成長性的公司。
長城基金 研究部副總經理、基金經理儲雯玉同樣對權益市場持樂觀態度:“下半年已處於經濟復甦加快進程中,明年復甦趨勢或將延續,爲企業盈利帶來助力。另外,當前全球通脹逐漸得到控制,未來無風險利率有望溫和下行,而國內持續營造的流動性寬鬆環境或將延續至明年。”
華創證券 表示,造成2023年A股承壓的基本面與流動性因素得以緩解,2024年經濟回暖的積極因素在增加,估值低位,市場下跌空間有限。在弱通脹與業績逐步恢復假設下,預計2024年指數以估值修復的震盪格局爲主,但破曉時分,結構性行情更精彩。庫存見底一般無熊市,弱補庫也有主題牛市。
萬聯證券 表示,從估值看,A股主要股指估值分位數偏低,配置性價比較高。從盈利看,三季報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底部回升,中下游利潤回暖勢頭較好。投資建議上,預計在經濟增長動能繼續回升、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宏觀調控政策維持寬鬆基調、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企業盈利預期改善等利好催化下,2024年A股市場有望迎來修復行情。在穩增長、穩信心、防風險的政策主線下,出口產業鏈、地產產業鏈或將低位回暖。投資風格方面,預計 市場情緒 與流動性均有好轉,經濟復甦主線延續,成長賽道不乏亮點,可關注國產化率提升主線下的科技、高端製造領域、大基建 產業鏈 等。
東莞證券 表示,當前指數估值處於較低區間,疊加股債比處於歷史較高位置,2024年上半年A股估值具有較大的向上修復彈性。隨着宏觀環境的企穩,北向資金有望重回持續淨流入態勢,機構參與度將不斷增強。雖然市場整體走勢仍處於低迷,但對利空因素的反應也較爲充分。而美聯儲降息窗口有望在2024年開啓,加息週期的影響將逐步消退。國內經濟雖在2023年出現反覆,但總體運行穩定,特別是面對地產、 地方債務 、消費等領域壓力,管理層也加大相關政策的出臺力度,特別是增發萬億國債爲經濟走穩提供良好基礎。資本市場也在“活躍資本市場”定調下迎來改革,政策效果有望在2024年兌現。當前市場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水平,壓制市場的基本面因素或在2024年適度改善,市場信心也有望隨着資本市場政策的持續推進而恢復。度過當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之後,2024年市場有望“撥雲見日”,迎來“曙光再現”的修復格局。
中原證券 表示,2024年積極因素增多。當前市場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域,積極因素正在積累。部分經濟數據改善,消費、工業、就業等均開始企穩。政策力度進一步增強,爲落實中央“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精神, 證監會 階段性放緩 IPO 和再融資,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和回購,採取措施吸引長期資金增配權益市場。經濟企穩也意味着企業盈利改善,國內經濟庫存週期可能進入新一輪補庫週期,工業產成品庫存增速連續回升2個月,企業營收增速趨於企穩。市場有望進入盈利和估值雙重提升的階段。
長城證券 表示,從目前A股的位置看,市盈率處於歷史相對低位,估值修復支撐股市上行,2024年A股盈利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從資金來看,“國家隊”資金已出手增持,中國版平準基金已現雛形,更多長線資金有望積極入市。2024年股市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機會仍以結構性爲主。
// 醫藥、科技成關鍵詞 //
具體投資機會而言,製造業和科技創新是市場認可的長期主線,科技、醫藥是機構策略中的關鍵詞。
長城證券 認爲,市場大概率進入階段性反彈窗口,尋找阻力最小的方向。其中醫藥行業位置較低,諸多利空逐漸消失,未來創新研發發展空間巨大,是人口老齡化下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的醫藥細分賽道等;傳媒,以AI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方向具有產業變革的長期確定性,前期調整充分、業績未來有望逐漸兌現。其中游戲行業有望持續受益於基本面邊際向好以及AI應用落地帶來的板塊估值提升;科技創新領域,關注科技創新的高彈性、需求復甦、以及長期景氣邏輯。包括華爲 產業鏈 、半導體存儲、消費電子、汽車智能化、液冷快衝、軍工等。主題方面,中特估+紅利板塊是“政策扶持行業+高市值+紅利”在築底反彈時期是安全邊際的投資優選
國金證券 表示,在2024年A股配置策略上,既有輪動,亦有堅守。第一,尋找產業趨勢之路,代表經濟結構轉型方向,具備產業趨勢性投資機會的包括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消費電子、機械自動化、創新藥、CXO、軍工等,並構建滲透率“上升期”科技行業投資及龍頭篩選框架;第二,備上“禦寒類”防禦型品種,包括醫藥、黃金、高股息、金融等;第三,主題投資的“象限”策略,成長六大領域的輪動信號梳理及配置建議。
中原證券 建議配置五大方向:第一是人工智能推動下的科技投資大週期,芯片、光通信、大數據、遊戲等行業將長期受益;第二是美元降息週期下的資源類行業, 能源 、 黃金 等大宗商品行業將受益;第三是消費驅動型經濟下的受益行業,譬如白酒、醫藥等;第四是厄爾尼諾異常天氣衝擊下的種植業與養殖業;第五是國內 金融 供給側改革的受益行業,券商行業集中度有望得到提升。
華創證券 建議將高股息作爲未來幾年持續底倉。行業傳統紅利低波以外,同樣關注紅利成長的醫藥、食飲、傳媒;進攻配置上,科技星火終成燎原之勢。關注AI、消費電子、人形機器人、半導體、智能駕駛、醫藥;製造出海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供給比需求更重要,建議關注汽車、電子、上游資源品;金融地產則需關注政策上行風險。
在 朱雀基金 看來,隨着算法的開源和算力基礎設施的完善, 產業鏈 價值會逐步轉移到應用環節。一方面,重點關注軟件和互聯網板塊的細分領域冠軍。因爲這些企業的場景卡位和競爭格局清晰,擁有極強的用戶黏性。通過增加AI功能,會帶來付費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重點關注智能車、機器人等新硬件載體的迭代。
平安基金 研究中心執行總經理張曉泉表示,AI大概率是未來30年科技革命的引擎,今年出現的通用型人工智能成爲操作系統級別的創新,各行各業可以依賴這個操作系統對自己的行業進行新一輪科技升級,在AI的推動下,不管是自動駕駛、機器人還是虛擬現實,有更新升級機會的行業就有很多投資機會。
嘉實大健康研究總監郝淼表示,醫藥板塊處於政策、業績、估值三重底部區域,基本面拐點比較清晰,資金增配醫藥板塊的意願不斷增強。
平安基金 基金經理周思聰表示,重點看好整個廣義創新制藥(化藥、生物藥、仿製藥、中藥創新藥、CXO、原料藥等)的行業性投資機會,以及創新醫療器械和設備的個股性投資機會。
RISK(Wind 風控)
實時監控全網信息,及時預警風險動態
精準識別風險主體,快速觸達風險來源
智能串聯關聯風險,深度剖析風險鏈路
集盡職調查與風險監控於一體的智能風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