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府新聞稿省略一中 欲蓋彌彰

七月十日賴總統接見新任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長谷立言。一個單純的新官到任拜會,事後竟因總統府新聞稿把谷立言提及的「一中政策」省略掉「一中」,引發風波。雖然報導此事的媒體不只一家,府方仍跳出來指責單一媒體「操作錯假訊息」。

但這可不是因爲新聞稿漏寫兩字,讓府發言人出來罵媒體的一件小事。少寫的可是關鍵的「一中」,而且發生在重要的臺美互動場合,涉及美對臺立場的直接宣示。府直接指控一個主要媒體散播錯假訊息也不是小事。因此我們必須探討此事的是非曲直。

谷立言能說流利的中文,他那段表達美國對臺立場的發言是用國語照着稿子,一字一句清楚念出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美國會持續大力支持臺灣自我防禦能力…這也符合美國長久以來以 《臺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爲指導的一中政策。」

谷立言的宣示,在總統府的新聞稿裡,則是這樣呈現:「谷立言處長強調,美國會持續支持臺灣的自我防禦能力…美國支持臺灣也符合美國長久以來以《臺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爲指導的政策。」

這樣一段重要談話,府新聞稿幾乎全文照錄,卻在最關鍵的「一中」政策上漏掉「一中」,媒體工作者如果沒看到這個特別的「遺漏」,根本是失職了。

至於對漏寫兩字的「解讀」,媒體用的形容詞是「消音」。府方「不實報導」的大帽子應該就是對着這個詞語而來,理由主要是兩個:一,現場有媒體、能掌握全部內容,總統府「並無消音的動機及可能性」;二,「基於禮貌與互信原則」,總統府「依往例皆不會將賓客談話逐字詳列於新聞稿」。

這兩個理由難以服人。首先,之前美國參議員在蔡總統面前推銷自己州生產的波音飛機,現場也有媒體,但是口譯人員當場就略過不翻,後來中文新聞稿也略過不寫(英文卻寫了),顯然未必是有他人在場府就無省略動機或可能。其次,府新聞稿不會「逐字詳列」外賓講話,但這次AIT在官網公佈谷立言講話全文,只要比對一下就會發現府方几乎是把谷立言發言都寫進新聞稿;而且漏寫最關鍵的「一中」,也不是用沒有「逐字詳列的慣例」就能糊弄過去。

另個可議之處是報導此事的媒體不只一家,總統府卻挑單一媒體來「精準攻擊」。其實包括綠營大老林濁水在臉書貼文裡評論此事,用的解讀也是總統府「刻意跳過」一中,這比「消音」的指控還直接。

若爲此風波下結論,總統府新聞稿漏寫「一中」,「消音」就是最合理的解釋。無論谷立言是不是有意在賴清德面前,把美國的基本立場念一遍─這是孫曉雅和酈英傑到任時都不曾對蔡英文做過的,賴清德主政下的總統府,把美國宣示的「一中政策」變成「政策」都是極度失禮,若真傷害了美臺互信,那是做出決定的人造成,不是媒體。

這就是「欲蓋彌彰」的經典案例。傳播心理學證實了的「史翠珊效應」,在此明顯發生了,你愈是想隱去「一中」,知道你不想寫「一中」的人反而多出了不知多少。

至於動機,影響的就不只是美臺互信,而是臺海安全。府看來就是不想提「一中」,而且還不只是「一中原則」的「一中」,連美國「一中」政策的「一中」賴政府也不想提。背後的理由,或許是賴總統那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偷渡臺獨的「新兩國論」,和「一中」根本難以相容。若還在「新兩國論」上堅持己見,臺灣能不危險嗎?這次風波最該查明的「事實」,就是「新聞稿去一中」的決定是誰做的。

(作者爲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