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治理/金管會主委彭金隆 要讓法規更接地氣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在務實中追求理想,盼爲金融市場帶來變革。記者侯永全/攝影

金管會新任主委彭金隆原任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這一位常替企業解決難題的學者,被稱爲保險業的智囊王、點子王,也是市場視爲對金融業「最友善」的主委。

彭金隆接任金管會主委才滿月沒多久,就已接受兩場媒體聯訪。從中釋出三大政策變革與方針,既「接地氣」又「務實」。

第一大變革是「行動創新方案」。他喊出將設常態性「法規調適平臺」,打破目前由各金融公會提建言做法規調整的舊例,改由學者專家當召集人,從外部人主動發現問題,金管會仔細評估,產業快速回應,這猶如將法規發動權交給市場。

行動創新 打破框架

彭金隆說,這是希望營造另一個金管會和社會互動過程,法規可發揮「市場溫度計」角色,可更接地氣。

第二變革要加速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他喊出要做「輕量沙盒」。打破「法規禁止」(不涉及法律部分)的業務試辦紅線,只要是金管會或業者的自律規範、應注意事項、審查要點等行政規則,都可以打破框架,要讓金融和科技業擴大合作。

第三變革是以「務實」態度,來推動臺灣成爲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彭金隆說,各國或各地區的資產管理中心,都有不同形成和原因,要做「資產管理中心」有三大要件:人、錢和機構。

發展資產管理中心很難只靠金管會,要做「資產管理中心」至少需有六大基礎建設,一、充沛專業人才,二、匯率管制要自由移動,三、吸引力稅制,四、容易溝通環境如全英語環境,五、彈性組織架構如信託制度,六、地緣性。

要完全複製其他國家成功模式很難,「我們沒有要取代誰,而是盼能成爲投資人『選項之一』,希望投資人不要只是路過、就跳過了」,彭金隆說,市場資金是看「一個機會」,而非表象(如地緣政治),有些地方烽火連天,資金還是會進場。

彭金隆認爲,臺灣有三大優勢,一、AI、綠能、新創等產業優勢,二、民間財富很高,三、海外臺商有很多資產,這些都是星港沒有的,可以截長補短。如資產要運用在AI、新創、綠能可投資臺灣,資產保全可選日本等各不同分工。

他說,自己要先增加自己對自己人(如保險業新錢投資)的吸引力,當自己人做的多,外人自然就有信心,再利用我們的產業、民間財富與海外資產,就可以吸引到其他資金,讓不同資金在不同中心做運轉。

發揮優勢 帶動投資

那麼,金管會能做什麼?彭金隆務實地提出三大對策,首先,銀行端做私人銀行和財管業務,還可以做什麼商品?其次,如何鬆綁法治機制?如何讓信託制度有更大彈性?第三,是否要在臺灣創設境外金融,例如稅制很簡便又快速,但資產管理面有OBU機制來搭配都可納入思考。

彭金隆在兩場媒體聯訪言談間,多次提及他是個非常「務實」的人。他的每一步都是在務實中追求理想,盼能爲臺灣金融市場帶來更多的希望和變革。

他說「理想是個人,現實是大家」,他當初答應來接任金管會主委,是身爲一個知識分子,的確有一些理想,也希望有這樣的一個可能性來改變市場,但他也坦言現實是需要大家可以接受的。

就如同美國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的名言:「計劃是將夢想轉化爲現實的橋樑。」彭金隆的務實派作風,正是這座橋樑的基石,引領檯灣金融市場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