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法大選結果 成地緣政治風向球

法國大選倒數1周,亟欲尋求連任的法國總統馬克宏,當地時間3日在巴黎舉行大型競選集會,向在場支持者「催票」。(新華社)

俄烏戰事開打逾1個月之際,兩個歐洲國家匈牙利與法國大選接連登場。向來被畫歸爲「激進派」的匈國現任總理奧班,跟主打中間路線的馬克宏,政治立場看似天差地遠,但面對俄烏衝突,兩者都選擇不與俄羅斯全面切割。在全球瀕臨「集團化」的當下,這兩場大選結果或許一定程度上可被視爲,「後俄烏衝突時代」地緣政治的風向球。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只打破歐洲二戰後長達80年的和平局面,更吹亂全球地緣政治的一池春水。儘管俄烏衝突似乎出現和緩曙光,但卻也有越來越多聲音認爲,在後俄烏衝突時代,無論在地緣版圖或是價值觀上,全球政治格局將更加趨向「集團化」,甚至正在「召喚」一個新冷戰時期到來。

當然,歷史既沒有如果,也難以預測。然而屬於進行式的上述兩場大選結果,或許可以成爲未來地緣政治走向的一項參考座標。

匈牙利作爲中東歐國家,與波蘭、捷克及斯洛伐克等國擁有走過蘇聯解體的共同歷史記憶,同樣也是北約與歐盟成員。然而不同前述國家,匈牙利在總理奧班執政下,與俄羅斯關係更多時候是「愛多於恨」。

以這次俄烏戰事爲例,奧班並未選擇與多數歐盟或北約成員國一起大聲譴責俄羅斯,更未以實際行動來明顯選邊站,宛如歐盟中那個「壞小孩」。奧班雖一反過去民粹作風,接納烏克蘭難民,但同一時間卻也拒絕跟風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理由無他,奧班不願讓匈牙利捲入這場世紀衝突中。

至於倒數計時1星期的法國大選,尋求連任的馬克宏最近一次民調,遭極右派對手雷朋迎頭趕上,但多數聲音仍認爲,馬克宏最終將「有驚無險」成功連任。而這一部分原因,也與馬克宏在俄烏衝突中極力扮演「調停人」的形象有關。

在歐洲國家一面倒批評俄國總統普丁時,法國雖未大唱反調,但馬克宏仍不放棄與普丁對話機會。馬克宏與普丁光是通話就不下10次,而兩人累計通話時數高達20個小時,馬克宏幾乎成了少數在戰事期間,還能與普丁說上話的歐美領袖。

奧班與馬克宏雖說在應對俄烏衝突上作法與考量有所不同,在各自國內選舉訴求也大相逕庭,但兩人同樣都拒絕全面孤立俄羅斯。如若兩人都順利當選,雖不至於改變全球「厭俄」心理,不過或多或少可在全球地緣政治走向兩極化過程中,扮演一種緩衝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