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疾病”究竟是什麼?我們可以做哪些準備?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消息,近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就“X疾病”暴發的可能性發出公開警告,稱下一次大流行病暴發“並非是否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問題”,呼籲爲應對“X疾病”做好準備。
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舉行。針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所言“‘X疾病’的暴發只是時間問題”這一說法,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王賀勝在記者會上進行了迴應。
王賀勝解釋說,“X疾病”並不代表某種具體疾病,是由未知病原體引發可能導致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其發生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以準備工作的確定性,來應對傳染病大流行的不確定性”,王賀勝說。
“X疾病”爲何讓世衛組織警惕?其暴發是不是必然?我們可以做哪些準備?
一種假設病原體導致的疾病名稱
在世界經濟論壇(WEF)上,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發出警告,稱未知病原體可能會使世界面臨比新冠病毒嚴重20倍的大流行。世衛組織呼籲全球爲此做好準備。
世衛組織稱這種未知病原體導致的疾病爲“X疾病”,並呼籲世界領導人共同努力制定預防或管理未來“X疾病”大流行的策略。
不過科學家表示,“X疾病”的概念並不是新的,這是一種假設的病原體導致的疾病名稱,事實上尚不存在。早在新冠之前,2018年世衛組織就曾提出“X疾病”的概念用於幫助規劃未來的健康危機。
根據世衛組織在網站上對“X疾病”的闡述,“X疾病”代表了一種認知,即一種嚴重的國際流行病可能是由目前未知的導致人類疾病的病原體引起的。
新冠病毒已導致全球超過700萬人死亡。針對世衛組織宣稱的“X疾病”會比新冠致命20倍的說法,多位病毒學家和公共衛生領域專家都表示,並不確定“20倍”的數據是如何測算得來的。他們認爲,世衛組織是希望通過這一比較來引起人們對全球公共危機的重視。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一位病毒學家對記者記者表示:“X疾病並不新,這是一種未知的疾病,但我也想知道世衛組織是如何得出X疾病會比新冠嚴重20倍的說法,或者這只是一種假設。”
“首先不要恐慌,因爲X疾病還沒有到來。”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對記者表示,“我認爲世衛組織稱X疾病會比新冠致命20倍是一種假設,希望引起各界對公共衛生領域更多的關注,攜手應對下一次公共衛生危機。”
他還表示,近幾十年的流行病史提示人們,能夠導致嚴重疾病和死亡的病原體暴發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尤其是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大流行應受到充分的重視。
呼吸道病毒是最大可能的病原體
儘管科學家們並不能預測下一個導致“X疾病”的病原體可能是什麼,但和新冠大流行一樣,科學家們認爲,最有可能引發“X疾病”的病原體可能是一種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已經在動物中流行,但尚未感染人類的病毒。
2022年,世衛組織更新的最具大流行潛力的病原體清單中就包括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拉沙熱、SARS、MERS、尼帕病毒、裂谷熱、寨卡病毒和新冠病毒。
在新冠疫情之後,世衛組織已經開始採取一些舉措來預防未來的大流行,包括努力支持技術共享和加強國家之間的疾病監測。
科學家們相信,全球在擁有了應對新冠疫情的經驗後,將會極大地刺激新型疫苗的設計開發,包括快速調整針對新病原體的疫苗設計。其中一個重要的新興生物技術平臺就是mRNA。通過簡單地重寫mRNA序列,疫苗就可以進行更新,使細胞產生針對不同病原體的蛋白質。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各國需要針對新疾病建立更好的預警系統,公共衛生服務部門也需要增強應對醫療需求意外激增的能力。譚德塞表示,爲了防止“X疾病”暴發時發生新冠疫情同樣的醫療擠兌情況,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必須要建立起能夠按需擴大服務的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列席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分組會議時也提到,公共衛生體系是打造韌性城市中的重要一環,基層醫療機構的處置能力有待提高,分級診療體系仍需完善。
發生很難避免,大流行可防範應對
3月9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王賀勝回答了關於“X疾病”的有關問題。王賀勝表示,雖然“X疾病”的發生很難避免,但由此引發的大流行是可以防範和應對的。王賀勝說,中國將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多渠道監測預警體系、應急預案體系、科學防控體系、羣防羣控體系。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認爲,“X疾病”的病原體具有未知性,增加了預防和治療的難度。因此,疾控機構首先需要提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檢測技術,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監測預警網絡,儲備充足的個人防護裝備;其次,提升醫務人員的臨牀救治水平和服務能力,能夠應對突發的醫療需求激增的情況;最後,提升新疫苗的研發技術和生產能力,能夠在“X疾病”暴發後在人羣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
藍柯則建議,在公共衛生方面,要實施廣泛的公共衛生教育,提高人們對“X疾病”的認識;強化個人和社區的預防措施,在疫情暴發時,採取相應的社交距離和隔離策略,以減緩疾病傳播速度;確保信息傳播透明度,及時向公衆傳遞疫情信息,避免謠言和恐慌;政府可制定應對“X疾病”的預案,協調各部門合作,確保全面有效的疫情防控。
據瞭解,我國已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平均報告時間從5天縮短到了4個小時,國家層面建立了72小時內快速鑑定300種病原體的技術體系,所有省級和90%的市級疾控中心都具備了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的能力。這個系統可以使傳染病監測預警更加靈敏,相關數據上報得更及時,實現傳染病防控的早發現、早控制,降低傳染病對公衆生活的影響。
“X疾病”公衆如何應對? 提高免疫力,減少接觸野生動物
趙衛強調,公衆無需擔心“X疾病”。但是,由於“X疾病”具有未知性,流行初期可能存在傳染源或傳播途徑成謎的情況,第一時間就確定最適當的個人防護方法是相對困難的。
作爲公衆,可以及時關注疾控部門的公告,一旦發生“X疾病”,按照相關指引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早期感染;除了養成關注疾控機構公告的習慣外,公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儘可能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作息,飲食規律,適當運動,儘量減少接觸野生動物等。
更多社會力量的加入也有助於全球應對下一次大流行的到來。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日前宣佈了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年度預算。蓋茨認爲,目前全球衛生預算呈下降趨勢,這不利於推動全球健康創新。爲此,蓋茨基金會2024年度預算增加至86億美元,較去年增加4%,比2021年增加20億美元。蓋茨基金會此前還承諾,到2026年將年度支出增加到90億美元。
整合:董曉妍 許樂
來源:第一財經 央視新聞 中國新聞網 環球網 參考消息 健康時報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