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洗手2小時仍怕髒 竟患焦慮症及強迫症

王彥欽提醒,焦慮及強迫症都是可以治療的精神疾病,可藉由醫師專業評估,正確建立診斷,並引導家人成爲孩子協助的力量。圖僅爲示意與新聞當事人無關。((示意圖/shutterstock))

新竹1名學生小薇疫情過後仍然很在意清潔,每次回家都花1、2小時洗手消毒,也經常因爲清潔問題和家人起爭執,小薇母親擔心詢問醫師,擔心手上有病毒而一直洗手,是生病了嗎?醫師解釋這是強迫症的症狀,家人才理解,經治療後小薇已不會過度清潔或感到困擾,更不再爲此耽誤生活與課業。

小薇升上國中後遇到大規模流行的疫情,學校老師和爸媽時常提醒維持清潔的重要性,小薇每次外出返家,都認真洗手消毒、換下外出的衣物。疫情趨緩之後,小薇仍然很在意自己的清潔,每次回家都花一、兩個小時洗手消毒,甚至因此影響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與讀書進度。

看到小薇整天不安,手也洗破皮,家人決定和小薇一起到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精神醫學部門診諮詢。醫師王彥欽經問診後,發現小薇無論清潔做到什麼程度,自己的腦袋好像就是會一直覺得手上仍有不乾淨的地方,只好不斷重複清洗,沒辦法停下這些擔心的念頭。

醫師向家人解釋這是強迫症的症狀後,家人才竹間理解。醫師與小薇、家屬討論決定開始以藥物治療,並且和小薇共同開始一起練習,關於髒污的念頭出現時,如何在腦中理性的尋找相反的證據轉換思考。

而在想洗手時如何建立一個不會過度,但應該足夠清潔的流程,並和小薇一起練習焦慮時可以轉移注意力的各種策略。家人不再責備小薇,也給予重要的支持。經治療小薇雖然還是會留意自己的清潔狀態,但已不會過度、或感到困擾,更不再爲此耽誤生活與課業。

王彥欽說明,許多強迫症及焦慮症第一次發生時都在兒童及青少年期,有些個案總會反覆檢查家裡的門窗、瓦斯、電器等,都可能是強迫症的不同表現。焦慮及強迫症都是可以治療的精神疾病,可藉由醫師專業評估,找到個案心裡擔憂的原因,正確建立診斷。

王彥欽解釋,和成人的治療類似,兒童及青少年的焦慮症及強迫症可以使用抗憂鬱藥物治療,調節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也可以加上認知行爲治療或其他心理治療,轉化僵固的思考,但這些改變並不容易,新的想法與行爲可能帶來焦慮,可練習適當的放鬆策略,身邊重要他人的支持也扮演重要角色。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