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鳥類遷徙竟與別種生物關係驚人

在春、秋兩季,候鳥在遙遠的地點之間展開驚險之旅,有時從加拿大一路南下到墨西哥或南美洲。在漫長的跋涉中,它們可能遭遇惡劣天氣和捕食者,也可能面臨棲息地喪失和光污染的問題。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鳥類並非獨自進行這些旅程——它們在遷徙期間實際上可能會與其他物種結伴而行。

科學家們通常認爲,不同物種的鳥類在遷徙時只是碰巧在彼此附近飛行,沒有太多互動。但這項於 8 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表明,這種共享空間並非偶然。相反,這些生物形成了跨物種的遷徙羣落,這可能對鳥類有益。

“這似乎是個常識:當所有這些鳥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時,它們很可能相互作用,”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馬里蘭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的生物學家喬利·德西蒙(Joely DeSimone)對《奧杜邦》雜誌的本傑明·哈克(Benjamin Hack)說。

追蹤遷徙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許很困難,不過德西蒙和她的合著者通過關注中途停留地點來完成了這項任務——這些地點是鳥類在遷徙途中休息和補充能量的地方。這些地點也經常作爲鳥類環志站,研究人員在那裡用輕型霧網捕捉鳥類,對它們進行研究,並在它們的腿上繫上帶有編號的小環,然後將它們放回野外。

德西蒙及其團隊分析了 20 多年來收集的 50 多萬條記錄,來解析鳥類的社交網絡。這些數據來自北美東北部的五個不同鳥類環志站,代表了 50 種鳴禽。

“我們發現了對移動中的羣落的支持——把候鳥當作相互作用羣落的一部分,而非獨立遷徙物種的隨機集合,”研究的合著者、馬里蘭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的生物學家艾米麗·科恩(Emily Cohen)在一份聲明中說道。“這項工作可能會改變我們研究和保護動物遷徙的方式。”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專注於記錄哪些物種同時出現,哪些物種在中途停留地不重疊。他們進行了一項分析,以測試各種物種一起出現的頻率是否高於隨機重疊的情況。但他們沒有記錄鳥類之間的具體互動。

“憑藉我們的數據集,我們沒法判定這些關係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德西蒙告訴《國家地理》的傑森·比特爾。“我們看到的可能是相互追逐進而落入網中的鳥之間的關聯,也可能是具有攻擊性的關係。”

但令人意外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鳴禽往往是一同出現,而非相互躲避。美洲紅尾鴝和木蘭林鶯在春季和秋季都會穩穩當當地一起出現在研究人員的網裡。紅寶石冠戴菊鳥和白喉麻雀的情況也是這樣。在所有的物種裡,只有美洲紅尾鴝和紅寶石冠戴菊鳥好像相互迴避——這種情形僅在一個環志地點出現——但研究人員不清楚原因。

相互重疊的物種通常具有相似的覓食習性和非繁殖區域。科學家原本以爲會看到更多的競爭,特別是在食物這一方面。但這些重疊相遇現象的普遍存在暗示着它們之間存在更積極的關聯網絡。“具有相似覓食行爲或相似食物偏好的其他鳥類的存在,可能會向新來者傳遞出良好棲息地在何處的信號,”幫助它們更快地補充能量,德西蒙告訴《國家地理》。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資助了這項研究,該基金會的項目主任史蒂夫·達金(Steve Dudgeon)在聲明中表示,未來的研究可以探究成功的遷徙是否依賴於這些網絡,或者物種間的關鍵聯繫是否易受棲息地或氣候變化的影響。

但就當下來說,這篇論文已然開啓了對鳥類遷徙認知的轉變。

“這確實能讓我們對正在發生的事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的野生動物生物學家珍妮特·吳(Janet Ng)對《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說道,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當人類修建道路並砍伐森林時,遷徙對於許多動物而言變得日益艱難 。具體對於鳥類而言,研究表明有時它們的遷徙行爲源於基因,這可能使它們更難迅速適應新的環境條件。但通過改變用於理解這些鳥類物種的視角,該論文能夠幫助環保主義者明確應將努力的方向聚焦於何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秉持這樣的觀念開展工作,即許多這類鳥類在遷徙期間只是各自行動,”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奧杜邦協會候鳥倡議的高級主管吉爾·德普對奧杜邦說。“因爲我們不確定鳥類是否一起移動並存在這些相互作用,我們的許多保護方式都是一次針對一個物種展開。”

但她補充說,這些發現表明,研究人員應該能夠通過將遷徙理解爲羣體行爲來幫助數量下降的種羣並快速推進保護行動。“一次針對一個物種的做法速度太慢,不足以保護這些物種並扭轉鳥類數量下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