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豐田裁員背後,最受傷的不是日系車,而是廣汽集團?
前有韓系車、法系車,現有日系車,合資品牌在中國躺着掙錢的時代結束了。
7月24日,廣汽豐田被曝“提前終止了約1000名勞務派遣員工的合同”,稱裁員背景是“價格戰壓力”和“新車銷量下滑”。
7月25日上午,廣汽豐田針對“大規模裁員”一事進行迴應稱:本次是廣汽豐田的正常階段性調整,對象爲部分勞務派遣員工,不涉及正式員工。廣汽豐田根據市場形勢變化,經慎重考慮,依照與勞務派遣公司的協議,停止部分派遣。
和最近兩年唱衰合資品牌的輿論類似,不少人將廣汽豐田的裁員視作合資品牌,尤其是日系品牌在中國潰敗的又一次例證。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日系車在中國正江河日下。但過往日系車的輝煌不僅僅是日系品牌的輝煌,與其合資的中國車企也曾“躺贏”。如今日系車沒落,他們也是失意人——廣汽集團也不例外。
廣汽豐田裁員背後所折射出的變化,對廣汽的影響,可能比對豐田的影響還大。
廣汽豐田裁員,波及廣汽集團
正如早前媒體給出的廣汽豐田裁員理由:“價格戰壓力”和“新車銷量下滑”。事實上,它們不僅是廣汽豐田的問題,也是整個日系車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共同處境。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累計汽車零售952.4萬輛,同比增長2.7%,自主品牌零售份額達到50%,同比增長4.2%。反之,合資品牌無一倖免,市場份額下滑:日系降幅最大,同比下降3.7%;德系與美系則分別下降1.6%和0.9%——這還是在去年疫情影響的低基數情況下取得的。
反映在銷量上,就更慘不忍睹了。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上半年,豐田中國、本田中國、日產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2.8%、22%和24.4%。
豐田很慘,但還不是最慘的那個。如果說2.8%的下滑要用裁員來應對,那本田、日產高達20%的降幅,就很難說有什麼靈丹妙藥了。
根據廣汽集團公佈的產銷快報,今年上半年,廣汽豐田累計銷量爲45.28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了9.48%。而豐田在中國的另一個合資品牌,一汽豐田在同一時期的銷量爲37.31萬輛,同比增長6%。
由此可見,雖然日系車在中國市場處在下滑中,但具體到合資品牌上,依然有着冷暖之分。廣汽集團比一汽集團承擔了更多豐田銷量下滑帶來的不利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廣汽豐田員工總人數爲1.9萬人,其中社保參保人數爲1.72萬人。也就是說,還有近1800名員工爲非繳納社保的派遣人員。如果“裁員1000人”屬實,意味着廣汽豐田直接裁掉了過半的勞務派遣人員。而在7月這個時間節點,裁員更顯得意味深長。
中國汽車市場歷來有“金九銀十”的行情,往往下半年銷量會大大超過上半年,也是各家車企衝量的最好時機。如今,廣汽豐田在下半年剛剛開始就大幅裁員,不僅意味着今年上半年銷量下滑對其打擊甚大,從側面也說明廣汽豐田對下半年的市場局勢更加不自信。
廣汽集團還不能失去合資品牌
在廣汽豐田裁員之前,僅僅半個月前,7月12日廣汽集團旗下另一合資品牌廣汽三菱就宣佈將“臨時停產”;去年10月,廣汽菲克也已申請破產;更早之前,去年4月廣汽謳歌宣佈“從2023年起不再生產銷售廣汽謳歌品牌現有產品”,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對廣汽集團來說,雖然連着三個品牌失利雖然對自身品牌打擊不小,但從市場角度來說,這三個合資品牌都沒有涉及廣汽集團的根基。銷量最高的廣汽菲克2018年銷量頂峰時,一年也只有20萬輛左右,僅相當於廣汽豐田去年2個月的銷量。廣汽三菱和廣汽謳歌銷量更低,對廣汽集團貢獻有限。因此,當它們退出市場時,對廣汽集團的打擊也相對有限。
但廣汽豐田不一樣。
2022年,廣汽豐田銷量首次突破百萬,達到100.5萬臺,佔廣汽集團243.38萬臺總銷量的41.3%,是廣汽集團銷量貢獻最高的品牌。如果算上廣汽本田的74.1萬輛,兩家日系合資品牌佔到廣汽集團總銷量的71.1%。
另一方面,合資品牌不僅在銷量上貢獻了廣汽集團的大頭,在利潤上更是直接支撐了廣汽集團。
根據廣汽集團財報,2022 年廣汽集團聯營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同比增長24.08%至141.5 億元,但最終廣汽集團歸母淨利潤只有80.68億元。由此測算,廣汽集團自主業務可能虧損近60億元。根據同樣的方法測算,2021年廣汽集團在自主業務上的虧損則超過40億元。兩年時間廣汽集團自主業務合計虧損超百億元。
而過去兩年,廣汽集團最耀眼的自主品牌無疑是其新能源品牌——廣汽埃安。
廣汽埃安——親兒子當家還需時日
2021-2022年,廣汽埃安累計銷量12.3萬輛和27.1萬輛,同比增長119%和126%,連續兩年實現翻倍增長,成爲廣汽集團內銷量僅次於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和廣汽傳祺的第四子。
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廣州車展上透露,埃安今年的目標是保50萬輛,衝60萬輛。同樣是接近翻番的增長計劃。
和其他造車新勢力相似,伴隨銷量增長的還有虧損的增長。
據廣汽埃安公佈的財務報表,2019—2021年,廣汽埃安虧損額逐年增加,分別虧損6.21億元、6.88億元以及13.98億元,截至2022年5月31日,累計淨虧損超37億元,負債總額達98.5億元。廣汽埃安何時盈利,依然尚未可知。
與此同時,廣汽埃安的上市步伐也隨銷量一路高歌猛進。
2021年,廣汽埃安啓動混改時,就明確表示將“積極尋求於適當時機上市”。隨後,廣汽埃安在一年內完成了資產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完成股改、創立股份公司等等流程。
和其他公司上市前往往保持緘默不同,廣汽集團對此並不忌諱,其高管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談及公司上市計劃。
今年年初,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就曾表示,廣汽埃安已完成A輪融資,投後估值超過一千億,力爭今年實現IPO。
今年 4 月,有媒體報道稱,廣汽埃安或於今年6月底向相關部門遞交申請上市材料。廣汽方面迴應稱,“上市板塊尚未確認”。
到了7月,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又表示,上市計劃大概在今年底到明年,“最快最快也要到年底,如果差也會最多也就是明年”。
對上市的迫不及待,也從側面體現出廣汽埃安在資金方面的壓力。作爲廣汽集團新能源時代最出色的“親兒子”,這份壓力也勢必會傳導給“家長”廣汽集團。
過去,合資品牌就像是一個不需要家裡太操心,又能給家裡寄錢的領養孩子,雖然血緣不親,但誰不喜歡這樣一個能掙錢又省心的孩子呢?
對廣汽集團來說,現在的問題是,家裡“領養”的頂樑柱開始體力不支,越來越難掙到錢;好不容易供養出來的親兒子成績喜人,但正處在上大學、花大錢的成長期,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掙錢養家還未可知。一進一出,廣汽集團的日子恐怕短時間內並不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