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敵6月期貨市場“寒意” 白銀爲何仍是關注焦點?

財聯社7月8日訊(研究員 陳侃迪)近日,中期協披露了2024年6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情況。

數據顯示,6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爲5.7億手,成交額爲45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7.37%和3.60%,環比分別下降19.27%和19%。

不過從上半年整體來看,雖然成交量有所下降,但成交額有所增長。數據顯示,1-6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爲34億手,同比下降12.43%。而成交額有281萬億元,同比增長7.40%。其中,以白銀爲主的金屬板塊其沉澱資金仍具一定規模。

此外,財聯社還注意到,近期來期貨新品種上市節奏有所放緩。在2023年,全年上市品種多達19個期貨期權新品種,其中包含7個期貨品種、12個期權品種。而截止到今年6月,僅有幾個期權品種上市。

對於目前的市場狀況,東亞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向財聯社表示,6月份期貨市場熱點不突出,加上整體需求不足,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反覆震盪,加上監管趨向嚴格,量化交易受限,因此市場成交量下降。

“而上市品種減緩則有兩個原因”,景川認爲,其一是目前上市品種已經涵蓋了大部分基礎商品,繼續增加的空間有限;其二是上市時機的問題,通常而言,新品上市如果存在供需不平衡,尤其是行情上漲的時候,便很容易吸引資金進場,這樣一來新品種培育速度就相對較快,而目前的市場環境整體以震盪爲主。

量化監管“嚴打”高頻,市場成交量暫緩增長

今年5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修訂後的《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對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監管作出總體性、框架性制度安排,對程序化交易報告管理、交易監測及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管理、高頻交易差異化管理等具體事項作了規定,並授權證券交易所細化業務規則和具體措施。

據瞭解,在期貨領域中也有高頻量化交易,而期貨高頻交易日內多則可達近萬次交易,成交量通常爲期貨公司的“榜一大哥”。

有業內私募基金經理向財聯社表示,“在目前嚴打量化的環境下,不少中小型私募都早早放棄了高頻策略,而一些較大規模的百億私募也都將量化策略轉變成中低頻的策略。”

“雖然監管矛頭直指證券量化,但期貨相關策略也受到限制,此前幾大期貨交易所均公告限制對量化高頻策略的手續費返還,這使得大部分日內高頻交易徹底報廢,難以覆蓋成本。”該名基金經理補充到,甚至有不少期貨公司受此影響業績腰斬下滑。

受益光伏及新能源擴張,白銀仍爲市場焦點

財聯社還注意到,從6月成交額來看,白銀期貨以4.4萬億的成交額盤踞市場第一位,遠超第二第三名的黃金和銅。這一情況已經持續了多月,但介於此前白銀期貨價格已經下跌不少,爲何白銀仍是市場交易重點?

“表現的強弱需要橫向對比”,上海黃金交易所認證的中級黃金分析師王磊對財聯社稱,從上半年商品角度上來看,有色金屬與貴金屬出現一輪明顯的上漲,有色的上漲源自於交易國內製造業復甦、房地產行業需求好轉以及歐美的補庫存,但隨着國內復甦緩慢,地產開工端表現仍萎靡,這也導致有色集體衝高回落,而白銀在商品工業屬性上的影響受益於國內光伏和新能源車行業的擴張需求產生正反饋,貨幣信用端的對衝是另一方面的利好影響因素。

王磊認爲,傳統意義上來說白銀與美元指數多呈現負相關關係,但4月份後美元的走強並未對白銀構成實質性壓力;本輪的白銀是從今年2月份開始啓動,4月初突破了一年多的震盪區間,5月突破了2021年的高點。趨勢性的突破帶動了資金進場博弈,疊加美國利率上限鎖定即將進入降息週期,白銀的負面影響因素減少,短期追漲資金與美聯儲未來的降息預期作用下對白銀價格形成疊加增強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在國內,從全球市場來看,白銀也是當之無愧的熱門品種。

近期德意志銀行對今年上半年各主要資產的漲跌排名羅列出了一張“龍虎榜”。這些主要資產包括了各主要經濟體的股指、債券和外匯,以及一些主要的大宗商品類別,並以美元計價和當地貨幣計價這兩種不同計算方式進行了相關歸總統計。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漲幅最大的資產類別是白銀(22.5%),其次是納斯達克指數(總回報率+18.6%)和標普500指數(+15.3%)。黃金(+12.8%)和銅(+12.9%)也位居漲幅榜前列。

“貴金屬與有色金屬總體熱點較爲突出”,景川補充到,但由於央行2個月沒有繼續購金,黃金出現調整,銅價在逼倉失敗後市場短期降溫顯著,因此白銀在6月份更多的吸引資金進場,成交上升。

王磊也表示,市場對於白銀這樣的趨勢龍頭、關注度高的品種的資金堆疊在其基本面未出現明顯變化之前起到了挺價的作用,因此每一次回落都會有資金進場接盤形成換手,進而保持較高的成交量,價格也維持高位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