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鐵路看振興 ——“發現最美鐵路·看百年梅集助力東北振興”活動綜述

7月8日至7月12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主辦,吉林省委網信辦、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承辦的“發現最美鐵路·看百年梅集助力東北振興”活動分別在長春、通化、集安三地留下足跡。

由中央及省內主流媒體記者、商業網站負責人、網絡正能量骨幹等70餘人組成的“發現團”從長春啓程,在沈白高鐵通化西站建設現場,感受現代化鐵路智能建造的震撼;在通化至集安的4347次公益慢火車上,見證慢火車爲村民開闢的致富“快車道”;在集安口岸,看通化工務段職工精心養護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設備;在長春站,體驗盛夏7月暑運工作的繁忙節奏……

車站是鐵路的窗口,也是高速鐵路線建設的關鍵工程。7月9日,在沈白高鐵通化西站建設現場,現代化鐵路的智能建造技術給予了“發現團”成員極大震撼。

隨着重達521噸屋蓋鋼網架逐步頂升到位,通化西站站房鋼網架整體順利完成提升封頂。“屋蓋鋼網架的提升速度和安裝精度必須整體一致,只要有一臺機器出現2毫米的偏差,數字同步液壓控制系統就會‘剎車’,直到控制系統將提升高差自動調整一致後,才自動解鎖開始整體提升。”項目技術副經理張傳儒說。

“冬季的通化西站屬於高寒地區,如何保障複雜鋼結構時刻處於健康狀態是施工的關鍵。”項目技術專家周勳表示,團隊研發了鋼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對鋼結構在安裝過程、整體提升和卸載後的受力狀態進行全面“體檢”,實時感知鋼結構施工全過程的應力、撓度、位移和溫度變化等狀態,並將數據傳至電腦、手機等系統終端,讓鋼結構的健康狀態一目瞭然。

截至目前,通化西站施工建設已進入百日衝刺關鍵時期,預計今年年底將完成裝飾裝修工作,建成後總體規模將達到高速場4臺8線、普速場3臺5線,最高聚集人數1500人,高峰小時旅客發送量790人。

7月10日,在通化開往集安的4347次公益慢火車上,“列車大集”熱鬧非凡,沿線村民將自家的水果、山野菜、蜂蜜等土特產搬上了列車。

每天7時35分,4347次列車準時從通化站始發開往集安方向,途經水洞、鴨園、鐵廠、果鬆、石湖、老嶺、黃柏、西陽岔8個乘降所,全程運行2小時48分,自“列車大集”開設以來,村民們帶貨出山,特產不愁銷路,讓慢火車真正成爲了致富“快車道”。

家住老嶺村的趙玉民今年74歲,他向記者說:“坐火車16.5元,汽車28元,打車要50元,當然還是火車划算!”趙玉民種地之餘,經常採些珍貴的山菜、菌類在列車上售賣,已經成了本趟列車的“老熟人”。

此時,擁有640萬粉絲的鐵路網紅“影老闆”劉影也登上列車,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把“列車大集”上的吉林特產介紹給全國各地的網友。

7月11日,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上暑熱蒸騰,通化工務段通化東線路車間職工正頂着炎炎烈日施工作業。

今天,是他們對大橋線路設備進行檢查維修的日子。9時20分,維修“天窗”命令下達,職工們有條不紊地開始進行維修作業,伴隨着機具轟鳴聲,測量、維修、緊固扣件等工序逐一進行。

工長王俊半蹲在鋼軌旁聚精會神地觀測着,大家都說他有一身檢修絕活,哪裡道牀下沉,哪裡石子不密實,再小的問題也逃不過他的眼睛。

“我們的施工作業必須保證螺栓完全貼緊,敲擊聲清脆響亮,就像鋼琴聲一樣悠揚。”王俊半向記者說。此時,陽光逐漸強烈,溫度逼近30℃,橋上沒有遮擋,不一會兒,大家額頭上的汗珠便紛紛滴落在鐵軌上。

“作業完畢,人員料具全部下道,設備可以正點開通交付使用。”伴隨着防護員的一聲指令,今天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的檢修作業圓滿結束。

“咱們要過安檢了啊,大家跟着我的聲音走,慢一點,不着急。”“太謝謝你了,每年都得麻煩你。”“沒事,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等你們開學回來,別忘了再聯繫我們。”

7月12日,長春站內人頭攢動、秩序井然,在候車室,三名盲人學生旅客在鐵路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順利進站、乘車,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自7月1日起,一年一度的長春站暑運工作拉開了帷幕,今年暑運共計62天,至8月31日結束,預計發送旅客639萬人次,日均10.3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增加11萬人次,增幅2%。

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今年暑運期間,長春站將加強客流高峰時段進站候車旅客引導和乘降組織,確保旅客平安有序出行;做好空調、餐飲、供水等基本服務,與機場、公交、地鐵等交通運輸行業緊密聯繫溝通;充分利用“春之約”愛心服務團隊,爲老幼病殘孕等重點旅客開闢綠色通道,及時解決旅客出行難題。

沿着百年梅集鐵路踏足前行,蜿蜒曲折的線路將我省梅河口、柳河、通化、集安等地串聯起來,這條鐵路見證了我省歷史的滄桑變化,爲推動鄉村振興和旅遊發展提供了交通保障,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運力支撐,眼下,它正乘着沈白高速鐵路的建設東風,釋放出全新的活力與動能。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澤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