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展觀察,自主奮力衝高,合資忙於自救?

廣州車展不僅是車企每年的收官戰,還素有“下一年車市發展風向標”之稱,是洞察汽車產業未來趨勢的重要窗口。今年這場車展,能看到2025年行業發展哪些新風向?

今年的廣州車展,新能源汽車仍然是主角。本屆車展展出1171輛車,新能源車512輛,佔比創新高。通過15、16日兩日發佈會,車企共發佈95輛新車,新能源汽車佔比超過64%,燃油車僅有34輛。這也預示着明年的汽車行業發展大方向。

自主品牌衝擊百萬級市場

在2024廣州車展這場車市年度壓軸大戲中,自主品牌集體衝高成爲展會一大亮點。據不完全梳理,在本屆展會中有超5款百萬級自主品牌豪車參展,諸如極越ROBO X,仰望U7(參數丨圖片)、U8、U9,尊界首款車型,超豪華行政轎車紅旗金葵花國雅等。

比亞迪旗下百萬級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仰望,攜U7、U8、U9全陣容參展。其中,其旗艦轎車仰望U7在展會期間發佈EV、PHEV雙旗艦版本,並同步開啓預售。技術方面,該車搭載了易四方和雲輦-Z等。

目前新能源汽車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要銷量不要利潤”已成市場主旋律。國內自主品牌進軍“百萬級”拓荒高端市場,主要基於高利潤、品牌溢價、市場高端化三個方面。

百萬級豪華車的利潤豐厚度遠超其它細分市場車型,一直以來都是車企們可望而不可及的香餑餑。不過難以打破的技術壁壘、品牌壁壘,將車企的野望一一擊碎。直到自主品牌藉助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彎道超車,將合資品牌和傳統豪華品牌甩在了身後,終於有底氣將目標放在百萬級豪華車身上。

一直以來百萬級別的超豪華汽車市場基本上被國外車企和傳統燃油車牢牢佔據。隨着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自主品牌率先發力,實現彎道超車的同時,積極進軍“百萬級”高端品牌市場。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如比亞迪的易四方技術、極氪的800V高壓系統等,這些技術爲高端豪華車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和高效的能源管理。混動CTB技術等創新技術的應用,使得自主品牌在底盤佈置、車身姿態控制等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度。

當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優勢顯而易見,國內豪華車市場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長。不過,在中低端市場“要銷量不要利潤”的主旋律下,自主品牌主動研發百萬級車型彌補高端市場空白,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與此同時,通過百萬級車型反哺品牌,形成正向循環,優化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結構,搶奪更多的新能源豪華市場份額。

合資車企深層次“自救”

在電動化轉型方面,合資車企的動作素來都很慢。新能源汽車行業雖然前景廣闊,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並不容易。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挑戰讓許多車企望而卻步。與此同時,燃油車市場依然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讓車企難以割捨。

電動化大勢已來,在豪華圍攻,自主堵截之下,如今的合資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站位,以及各自的儲備、機會又在何處?他們在廣州車展上給出了答案。

廣州車展作爲年度車市的“最後一戰”,各大汽車品牌都不願錯過“秀肌肉”的好機會,紛紛發佈新車、新技術、新戰略。然而,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展會之上,合資品牌的聲量超過中國品牌。

致力於在中國市場重獲一席之地的合資汽車品牌開始效仿中國本土企業,成立全新電動汽車品牌或推出新系列產品。這是在市場份額降至不到四成後,合資品牌採取的更深層次“自救”行動。

本屆廣州車展上,東風日產、廣汽豐田、上汽奧迪、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等多家合資企業對外展示了不同以往的新產品。他們廣泛採用中國本土智能化供應鏈、造型設計更符合中國消費者主流審美、產品價格也更加親民。

還有更罕見的一幕,上汽奧迪這一次選擇在新勢力雲集的廣州車展D區布展,佔地近千平方米的上汽奧迪展臺被分割爲兩個大區域,一邊是傳統的四環標識的展區,一邊則是“AUDI”字母標識的新品牌展區。站在上汽奧迪的展臺眺望,右手邊是吉利旗下的領克汽車,對面則是新勢力中定位豪華的蔚來汽車。

在本屆廣州車展上,類似的例子不只有AUDI品牌一個。在新能源領域摸索了bZ3、bZ4X兩款產品之後,廣汽集團和豐田汽車的合作走向更深入的領域。本次車展上,廣汽豐田推出的全新的緊湊級SUV產品bZ3X(鉑智3X)雖然延續了之前的命名策略,但卻基於廣汽的電動化平臺推出。

合資品牌已經放下身段認真起來,從品牌自研,到與本土供應商合作,從架構端到產品端提升產品的智能屬性,他們都在加速電動化轉型,補上智能短板,與中國品牌及新勢力一較高下。

多家合資車企放棄電動化轉型並非一時衝動之舉,而是基於對市場環境和自身實力的深入分析和判斷。通過加強技術研發、降低成本、優化市場推廣等措施,相信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未來可期的。

百姓評車

伴隨新能源浪潮,自主品牌衝高之路充滿想象空間,而未來超豪華市場也將極具看頭,百萬級豪車市場容量小,但進入壁壘高、品牌溢價強。100萬元以上超豪華市場集中度高,自主品牌滲透率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自主車企快速前進的同時,合資車企也沒有在原地踏步。合資車企與中國本土車企在車展上如同兩條平行的河流,各自奔流向前。然而在本屆廣州車展上,那些曾經涇渭分明的界限正慢慢模糊,兩條河流的方向開始逐漸靠近。而未來的走向,或將共同通向一片更廣闊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