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珍惜能一起出遊的朋友
前段時間,和一位朋友去上海看了一場短道速滑比賽。觀賽之餘還有不少時間,可惜卡着點,沒有約到上海博物館的參觀名額,最終我們“臨場發揮”,以睡懶覺、共享單車騎行、逛多抓魚循環商店度過了多餘的時光,鬆弛而愉快。
我和她是高中同桌,認真算了算,我們認識十三年來,跨城一起出遊過十來次。次數雖不算多,但值得一說的是,雖然我們出行風格不一樣,喜好、性情也不同,但竟然可以不斷和諧地結伴出行。
她習慣晚睡晚起,體能和耐力沒那麼好,很怕熱怕曬,對美食有興趣,旅行方式比較隨性;我則習慣早睡早起,體能挺強,皮實耐糙,相對抗熱抗曬,喜歡自然和人文景觀,總想着要充分利用出行時間多逛些地方。
性格差異導致的問題自然是有的。有一年夏天,我們一起去台州,計劃兩天逛幾個有山的景區,但最後她又熱又累,不想去爬山和看天台山大瀑布了,便在服務點等我。我自個兒去了這些地方,回來再和她碰頭。即便這次去上海,她也還是需要我催促早點睡覺。
這些年,我們能互相陪伴着一次次同遊,我想了想,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我們看重遊玩,同樣看重彼此。去哪裡、做什麼事固然重要,但和誰一起也重要。我還在南昌讀書時,她去南昌看我。好久沒見的我們,每天就是走路、吃飯、聊天,被太陽曬黑幾個色度,她也沒有任何的不開心。有一次,我想去衢州看喜歡的舞蹈演員的演出,邀約她,她不打算看那部舞劇,但還是欣然赴約,和我城市漫步。
第二是我們有類似的底層性格,願意互相遷就、磨合。比如我們都不喜歡鋪張浪費,因此在住宿、吃飯、出行方式的選擇上,不會有分歧和矛盾。我們都不是很自我、很“難搞”的人,遇事能夠商量着來,而不是非得堅持己見、我行我素。她晚睡晚起,慢慢地也讓我的時間感鬆弛了些。有一次我們夜聊到凌晨兩三點,結果是第二天睡到快十點才起牀,但那是我們聊得最深入的一次。
第三是我們共同培養着彼此的感情和關係。有一次,幾個月沒見的我們交換了日常生活,聊了共同的興趣。聊天時,她說到“學人文和社科的人更具備易出圈屬性”,並以親身體驗例證,恰巧那之前幾天我也剛想過這個問題!這引發了我們從未有過的交流興趣。雖然當我笑嘻嘻地請她看視頻,給她安利我追的星時,她拒絕說“不了不了,我暫時只需要一些輕鬆的快樂”,哈哈。
這些讓我清楚直觀地意識到,友情是可以且需要培養,需要相向而行的。十三年的時間裡,我們同遊過若干地方,共度過很多時間——雖然更多時候在各走各的人生路。這也總讓我想起,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是偶然成爲了高中同桌。
都說旅遊能檢驗戀人之間的感情,安排一次出遊,就能看出兩人合適不合適在一起。其實朋友之間何嘗不是如此。長久陪伴,久處不厭,並在一次次同遊同行中變得越來越親近,真是一種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