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不僅影響睡眠 醫警示:癌症、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增加
夜尿不僅影響睡眠,醫警示:癌症、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增加。(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全臺720萬人有「夜尿」困擾!不少民衆晚上常睡到一半起牀如廁,夜尿症好發於中年及老年男性,40歲以上盛行率近4成、80歲以上更高達8成。醫師提醒,夜尿不僅影響睡眠品質,更會增加癌症、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風險,民衆不應輕信網路偏方,記得及時尋求泌尿科協助。
臺灣泌尿科醫學會與臺灣尿失禁防治協會今日(21)舉辦記者會。(李念庭攝)
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說明,因強烈尿意中斷睡眠,且一晚至少發生2次以上,就屬於夜尿症,又分爲「夜間多尿」及「夜間頻尿」,其中有9成夜尿患者屬於夜間多尿,也就是夜間尿量大於全天尿量的3分之1。
查岱龍表示,夜尿症不只是單純老化,最主要因素爲抗利尿激素(ADH)荷爾蒙分泌不足,抗利尿激素通常在睡眠時分泌,能幫助人體減少夜間尿量,當分泌量減少,就會導致患者夜間頻繁如廁。另外,膀胱容量減少、攝護腺刺激、膀胱過動症等,都會造成夜尿。
臺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蒙恩說明,夜尿症會導致睡眠中斷,影響夜間睡眠品質,當睡眠時間小於6小時,會造成交感神經活化、影響胰島素阻抗,造成糖尿病風險提高;睡不好也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增加癌症風險;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風險也會提升。
此外,夜尿症也會增加事故發生機率,如骨折、跌倒,睡眠不足造成白天精神不濟,也會使交通事故、車禍風險增加33%。蒙恩分享,自己家中就曾有長輩因夜間如廁跌倒,導致手骨折、撞到頭部,需要家人長時間照顧;還曾收治一名55歲陳姓男子,長達3年因夜尿症影響睡眠,造成白天精神恍惚、過馬路發生交通意外,臥牀治療許久才康復。
據統計,超過半數40歲以上男性有夜尿困擾,卻有4成拖延超過一年才就醫。查岱龍提醒,不少民衆會輕信網路偏方,如靠食補改善夜尿、按穴位治好夜尿,但都是錯誤觀念,若有夜尿困擾,仍應到泌尿科就醫,以口服抗利尿激素藥物補充、手術等方式治療。
查岱龍提醒,夜尿症患者平時可以在黃昏時多運動,排出身體水分、晚餐後減少水分攝取量,如少喝水或少吃水分多的水果,且由於手機藍光會影響抗利尿劑分泌,睡前也應避免滑手機。
查岱龍補充,有些患者同時有排尿系統及夜尿問題,會試圖增加喝水量來改善排尿問題,但正確喝水方式,是在白天時「少量多次」,以夏季攝取2000~2500ml、冬季攝取1500~2000ml爲佳,並儘量減少晚餐到睡前的水分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