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恐爆發全面戰爭

(圖/美聯社)

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因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鎮壓事件全面失控中。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爲報復暴力鎮壓,朝以色列發射逾5000枚火箭,造成重大傷亡。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宣佈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同時向加薩走廊發動軍事反擊行動。

長達半個多世紀,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涉及兩個民族宗教、文化、領土等多方面根深蒂固的矛盾。管理並解決以巴衝突一直是美國全球大戰略重要的環節,儘管中東地緣政治在美中俄競逐主導國際秩序權力下,已然導致國際政經的結構性改變,過往美國在中東單極獨強的格局已不復見,中東地區反而遠離美國所擘畫的和平路徑,戰爭威脅未因經濟互利方案而消弭,以巴各自民族主義高漲預埋着下一波武力衝突。

2012年11月29日,巴勒斯坦入聯案經聯合國大會通過巴勒斯坦由「觀察員實體」提升爲「非會員觀察國」議案,雖爲巴勒斯坦建國帶來歷史性勝利,並未爲以巴之間的現狀帶來實質變化,反而激化猶太民族主義,無助於解決以巴衝突。以色列以擴建東耶路撒冷和西岸殖民區迴應巴勒斯坦「國」,意味着在國際舞臺的失敗,將在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和東耶路撒冷討回國家尊嚴,納坦雅胡政府並未因聯合國決議而改變對巴勒斯坦的立場。

巴勒斯坦問題既是英國殖民遺緒,也是美國將權力平衡政策施加於中東地區的結果,說穿了就是現實主義國際政治。以巴之間漫長的歷史衝突,背後寓意着大國權力支配的政治力學。巴勒斯坦想要完成真正獨立自主,除要統整約旦河西岸的哈瑪斯以及加薩走廊的法塔兩大勢力外,更需要說服以色列和美國;以色列爲確保國土安全,不會輕率同意撤出佔領區。

以巴過去達成的《大衛營協定》是美國以其軍事強權爲手段從中斡旋的結果,事後以巴兩國強硬派並不接受,基於生存是國家最高利益之下,雙方爲了爭取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屯墾區的領土主權,加上彼此宗教信仰的歧異與民族意識的過度渲染,權力平衡在以巴之間早已不復存在,隨時都有兵戎相向的可能。而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推進建交進程,就成爲這次哈瑪斯發動攻擊的導火線。

只要巴勒斯坦繼續在耶路撒冷推動獨立建國,以色列就有如芒刺在背,過去曾因美國介入而短暫停火,並不代表可見到和平的曙光,只是預埋下一次衝突火種,隨時都會因星火摩擦燃點更大烽火,只要任一方對情勢誤判,將如同一次大戰時的《八月的槍》,以巴之間就始終存在着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

在最終分析上,以巴衝突中顯而易見,一方以伊斯蘭教國家及激進分子爲後盾,企圖結合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力量與之抗衡;另一方則因美國國內猶太裔在政治、經濟領域擁有龐大的影響力,長期以來的軍事、外交政策向以色列傾斜,因此,雙方的緊張關係在國際政治壓力下尚能維持短暫的穩定。一言以敝之,以巴雙方領導人若未能適度剋制,降低衝突規模,局部衝突恐將升級成全面戰爭;以巴衝突若是無解,加薩走廊持續籠罩戰爭陰影,直接牽動中東地緣政治動盪不安。(作者爲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