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下去就“傾家蕩產”,遭大衆抵制的新疆切糕,究竟有啥貓膩?

就算現在如今明碼標價,大家也不想買了.....,新疆切糕爲何混到這種地步?

“一萬二”,這個數字如同一個驚雷,炸響打工人的錢包,也徹底改變了新疆切糕的命運....

男子把本想嚐嚐這絲路珍饈,沒想到遭遇高價賬單,原本與商家商定的價格是每斤16元,然而結賬時卻被告知是按克計算.....

令人談糕色變,一夜之間變成了“天價刺客”,切糕,到底是被誤讀,還是真的暗藏玄機?背後究竟隱藏着哪些不爲人知的真相?

從絲路珍饈到“刺客”標籤

新疆切糕,其實就是瑪仁糖,是維吾爾族人世代傳承的美味小吃,它以豐富的乾果、堅果和糖熬製而成,色彩豔麗,口感香甜,曾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補給。

然而,“天價切糕”事件頻發,讓它揹負上了“天價”、“欺詐”的惡名,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此後,切糕的市場急劇萎縮,即使價格迴歸正常,消費者依然對其敬而遠之。

切糕的起源可追溯至絲綢之路時代,那個時候商人們常長途跋涉,需攜帶諸如方便攜帶、保質期長且營養富足的食物充作途中乾糧,切糕就是其中一個。

新疆盛產葡萄乾、核桃、紅棗等乾果,於是,人們便將這些乾果與糖一起熬製,製成了瑪仁糖,也就是後來的切糕。

這種食物富含維生素C、油脂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能夠有效地補充商旅在長途旅行中消耗的能量,預防壞血病等疾病的發生。

切糕的製作挺麻煩的,得經過好多步驟,首先,將核桃仁、葡萄乾、紅棗等乾果清洗乾淨,然後與糖一起熬製成粘稠的糖漿,然後,把糖漿倒進模具裡,壓成形狀,最後切成塊。

這個過程挺費時間和力氣的,得靠有經驗的師傅才能搞定,切糕因爲獨特的製作方法和豐富的營養,一直是新疆人愛吃的美食。

各大媒體平臺紛紛報道這件事,讓事情的影響越來越大,一些網友開始分享自己購買切糕時被“坑”的經歷,例如被商販強買強賣、價格欺詐等。

一時間,切糕的負面形象深入人心,消費者對其避之不及,“天價切糕”事件不僅損害了切糕的聲譽,也對新疆商販的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一些人將此事件與新疆的民族、地域等因素聯繫起來,加深了對新疆的刻板印象。

價格與市場亂象

切糕的價格之所以高,一方面是因爲其原材料成本較高,優質的核桃仁、葡萄乾、紅棗等乾果價格都不便宜,再加上覆雜的製作工藝和人工成本,切糕的成本自然也就高了。

另一方面,一些無良商販利用信息不對稱,以及部分消費者對切糕不瞭解,故意擡高價格,甚至採用強買強賣、缺斤少兩等手段牟取暴利。

在“切糕事件”之前,切糕的價格就挺亂的,一些商販故意模糊計價單位,將“一兩”的價格說成“一斤”的價格,誤導消費者。

還有一些商販利用語言溝通障礙,在顧客詢問價格時裝作聽不懂普通話,或者故意用方言報價,讓消費者難以理解。

這些不當的市場行爲,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影響了切糕的名聲,自從“切糕”事件後,有關部門加緊了對切糕市場的管理,嚴查不合規的售賣行爲。

讓消費者的心理受到了很大影響,負面新聞的廣泛傳播,讓切糕與“高價”、“欺詐”等負面標籤緊緊相連,即使後來切糕的價格迴歸正常,許多消費者仍然對其心存芥蒂,不願意再購買。

之後,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其他便宜、美觀且好吃的糕點,這些糕點成爲了切糕的替代品,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自然也就不再願意冒着被“坑”的風險去購買切糕。

不少人對相關部門的處理方式也提出了疑問,有人認爲,16萬的賠償金額過高,對村民不公平,也有人質疑相關部門對切糕市場監管不力,導致此類事件的發生。

這些質疑讓公衆對社會的信任又降低了,此外,切糕本身的口味也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切糕挺甜的,有些人可能不太喜歡。

事件反映出當時市場監管存在不少漏洞,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加大了對切糕市場的監管力度,規範了切糕的售賣行爲,要求商販明碼標價,使用統一的計量單位,並加強了對商販的培訓和管理。

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切糕市場亂象,但也暴露出之前監管的缺失和滯後,然而,要重塑消費者對切糕的信任並非易事。

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價格欺詐、強買強賣等違法行爲,並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同時,要建立一個順暢的投訴渠道,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重建公信力需要政府長期堅持和不斷努力,透明、公正的執法,以及對消費者權益的切實保護,才能逐步恢復市場秩序,重建消費者信心。

迴歸本質與市場未來

核桃仁裡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臟和大腦的血管健康特別有好處,切糕在新疆本地市場仍然很受歡迎,這和新疆本地人的飲食習慣和文化習俗有很大關係。

對於新疆人來說,切糕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代表着節日的喜慶和祝福,他們更瞭解切糕的製作工藝和真正的價值,也更容易區分哪些是正宗的切糕,哪些是“黑心切糕”。

要讓切糕再次受消費者歡迎,關鍵是要重新贏得他們的信任,一方面,需要嚴厲打擊不法商販的欺詐行爲,淨化市場環境;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消費者瞭解切糕的文化內涵、營養價值和正確的價格區間。

新疆切糕,從絲綢之路上的珍饈到“天價刺客”,經歷了一段曲折的旅程,價格爭議、市場亂象、信任危機,都對切糕的市場造成巨大沖擊。

希望新疆切糕能夠擺脫“天價刺客”的標籤,重新迴歸其作爲傳統美食的本質,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贏得消費者的喜愛,也希望切糕的故事,能夠引發我們對市場亂象、社會心理和信任機制的更深層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