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六燃展 見證竹科發展史
陽明交大六燃團隊,今年的主題「移動的六燃」,連結新竹步行城市。(王惠慧攝)
新竹六燃是日軍在二戰時,爲合成異辛烷遺留下的歷史建築,後形成特殊眷村聚落,且又是保育類霜毛蝙蝠棲地,受學界關注,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副教授賴雯淑表示,六燃不僅見證新竹歷史,更保有工研院前身天然瓦斯研究所歷史,是竹科高科技發展的源頭。
新竹六燃總面積300多公頃,涵蓋大煙囪所在地忠貞新村、清大成功湖、將軍村、公道五路地下油庫與光明新村等,與市府的新竹X基地、眷村廊帶以及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屬同區塊,原有上百棟建築,現僅存約10棟。
陽明交大2018年起,執行六燃博物館計劃及大煙囪廠方保溫睦鄰駐站計劃,2019年首策展,今年主題「移動的六燃」連結新竹步行城市,將田野調查、居民訪談等文字影音紀錄,以音樂、藝術、科技、出版及學術多種形式,呈現對六燃議題的關注。
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指出,六燃與竹科建立密切相關,甚至可說是臺灣高科技產業歷史,最早可回溯至日據時期戰爭燃料生產,從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爲起點,漸演變爲工研院、竹科,見證臺灣經濟實力發展。
賴雯淑說,六燃的「生產」有3層意義,包括日本爲戰爭的生產、霜毛蝙蝠爲繁衍的生產,以及工研院集結周邊清大、交大科技人才,爲發展高科技的生產。
賴雯淑指出,俄烏戰爭引發晶片荒,使竹科受國際重視,對比六燃在二戰時也扮演要角,80年後的今天,新竹六燃作爲博物館,能讓人重新思考臺灣在國際上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