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缺平原的國家:面積769萬平方公里,爲何95%的土地無人居住

一個不缺平原的國家:面積769萬平方公里,爲何95%的土地無人居住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心飛揚

編輯|t

引言

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放眼全球也是個獨一無二的存在:769萬,差不多是印度的三倍;但這裡生活着的人卻不足3000萬,連印度的2%都不到。

而最讓人不可思議的,在這個擁有廣袤平原的國家裡,絕大多數民衆都集中在5%的土地上,其餘的鮮有人跡。那麼,爲什麼會出現大片大片荒野空城呢?

我有地,但我也無奈啊!

要說澳洲,也是一個奇觀了:堂堂世界第6的大小,卻空了大部分,人們基本都擠在靠海那一百多公里範圍的嘎達內。

可這不是澳大利亞的“懶”啊,而是大自然不給機會。如果問爲什麼要這麼說,原因很簡單,人們是在逃避着內陸那荒涼無情的乾旱和沙漠。

其實,單看地圖,澳大利亞並不是那種山巒疊嶂的國家,反倒是平原佔據了相當一部分。尤其是在中西部,那廣袤的土地上幾乎看不到什麼山川,都是平坦得讓人以爲自己站在一片巨大的足球場上。

然而,這麼好的地形,卻成了“燙手山芋”。咱們不妨先走進內陸,感受一下澳大利亞的“真實樣貌”。

要是你有機會從悉尼出發,向內陸進發,剛開始,你還可能覺得眼前的景色不錯。平坦的草地、偶爾出現的農田、偶爾點綴的羊羣,讓人覺得一片祥和。

但不出幾個小時,情況可就變了。漸漸地,周圍的綠色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灌木叢,隨後乾脆就是一片片紅棕色的荒地。

再往深處走,天際線和地平線幾乎成了一個水平線,廣袤無垠的荒原上一片寂靜,除了呼嘯的風聲和偶爾躍過的袋鼠,這片土地彷彿被時間遺忘了。

爲什麼這麼大的地方,偏偏成了“荒野”?其實答案不復雜——氣候和環境就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內陸地帶,氣候條件相當惡劣。這裡有着世界上最乾旱的地理環境,據統計差不多有70%的國土是荒漠或者半荒漠,你沒聽錯,就是這麼幹燥。

內陸的年降雨量少得可憐,很多地方一整年也看不到幾滴雨水。比起水資源豐富的沿海地區,內陸更像是一個“乾涸的島嶼”,毫無生機。

而這種乾旱可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厄爾尼諾現象和氣候變化讓這裡的極端天氣變得愈發頻繁。比如說,2019年到2020年的叢林大火,燒了好幾百萬公頃的森林,煙霧飄散到新西蘭,甚至環繞了半個地球。

除了火災,還經常遭遇乾旱,每逢旱季,原本就乾裂的土地簡直就像一塊塊被風化的磚塊,寸草不生,水資源更是捉襟見肘。

這裡的土壤呢?要說土壤的成分,那可是名副其實的“老土”——因爲地質結構古老,這裡的土壤營養貧乏、鹽分高,種植物簡直是個“挑戰”。

更要命的是,這裡還經常遭遇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就連境內僅有的兩條像點模樣的大河,水流都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不斷減少,乾涸的現象時有發生。

不是我不努力,是天公不作美!

你可能會問,既然土地這麼難利用,那澳大利亞爲什麼不放棄這些“荒地”呢?可問題是,這些地方並不是真正的“荒廢之地”。

相反,這裡蘊藏着大量的礦產資源,地下財富讓人垂涎三尺。要知道,澳洲可是有名的礦產資源大國,煤、鐵、金、鋁土礦、鈾,幾乎你能想到的礦石這裡都有。

而這些豐富的資源,大多都藏在內陸及其地下。每年,礦產帶來的出口收入對國家的經濟貢獻巨大,誰也不可能放棄。

礦山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帶動了部分內陸地區的開發。在資源豐富的地方,比如皮爾巴拉地區,去那裡就會看到一座座採礦設備,鐵礦石、煤礦從地下被不斷挖掘出來,裝載在龐大的卡車上,駛向全球各地。

那裡的人口雖然不多,但經濟活動卻異常活躍。不過,即便如此,礦業繁榮並不能改變一個現實,那就是這些地方不適合大規模的人類居住。

資源的開發雖然爲這些地區帶來了繁榮的假象,但在礦工們結束工作後,他們大多數都會選擇回到沿海城市休息,畢竟那裡的氣候宜人,生活設施完善。

再者,礦區工作條件艱苦,高溫乾燥的環境使得人們很難在此長久定居。因此,這些單位更多地依賴臨時工,工作週期一結束,礦工們就會撤離回到沿海定居點。

讓我們再看看內陸的其他產業。除了礦業,農業和畜牧業也是澳大利亞內陸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由於水資源匱乏,農業生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

農場規模很大,往往比歐洲小國還要大,但氣候原因讓很多農場主不得不依賴大規模的機械化和灌溉技術來維持產量。這樣一來,成本就居高不下,不少人只能靠補貼勉強度日。

更不用提,這裡的自然環境對牲畜的生存也極其不利。羊羣和牛羣往往需要更大的牧場才能覓食,而面對着惡劣的環境和稀缺的水源,牧場主們也在不斷適應挑戰。

牧場上,許多牲畜由於缺乏水源和食物而變得瘦弱,甚至不得不提前屠宰,帶來了額外的經濟壓力。因此,農畜業看似規模龐大,但常常是步履維艱。

移民扎堆城市,荒野卻空蕩蕩

那政府有沒有采取措施呢?當然有,而且花招頻出。比如,鼓勵新移民到這些邊遠地區定居:只要你在某些制定地區居住足夠長的時間,就可以“插隊”獲得永居。

此外,甚至還有一些地區提供房貼、就業等等。聽起來很誘人,但即便如此,效果依然不佳,移民們更青睞沿海地區,內陸荒地依舊冷清如故。

說到這裡,咱們不得不回到人口分佈的問題上來。爲什麼沿海的幾座大城市吸引了那麼多的人口,而內陸卻始終無人問津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城市的便利和機遇實在太誘人了。

參考資料:

澳洲山火恐燒掉逾50億澳元 背後折射的長期隱患更令人擔憂.每日經濟新聞.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