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檢師兼差當假日農夫 翻轉地瓜田改種鳳梨
假日農夫蔡祐安(前排左三)試種鳳梨有成,也號召莊內青農,改種紅土鳳梨,現已進入盛產期。(王文吉攝)
鳳梨農蔡祐安也是榮總醫檢師,十多年來大膽嘗試改種鳳梨,成功翻轉地瓜田。(王文吉攝)
西勢裡青農也加入紅土鳳梨班底,經過21個月的栽培期,今夏首度收成,已進入盛產。(王文吉攝)
沙鹿西勢紅土鳳梨,屬乳黃色澤的鼓聲果,水份適中、香氣足、甜份夠,市場接受度高。(王文吉攝)
41歲蔡祐安假日兼差當鳳梨農,平日則換穿白袍,在臺中榮總擔任醫檢師。(王文吉攝)
41歲蔡祐安平日在臺中榮總擔任醫檢師,假日則兼差當鳳梨農。16年前蔡祐安發現父親的地瓜田,遭遇連作障礙,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他嘗試在自家0.4公頃紅土農地種鳳梨,乳黃色澤的鼓聲果,市場接受度不錯,收益也較種地瓜好,後來鄰近4位農友也跟進,面積擴大到5公頃,今年首度收成約120公噸,預估每2公頃年收益可達100萬元,比種雜糧作物賺錢。
由於妻子孃家在南部種鳳梨,蔡祐安因緣際會熟識鳳梨農,特別南下求教種植技巧,民國89年,他闢劃0.4公頃紅土地,在實驗區試種鳳梨。很有實驗精神的蔡祐安說,自己分析過鳳梨生長習性,除耐旱、抗熱,且病蟲害少,栽培期僅需噴一次藥,以防治粉介殼蟲。
蔡祐安說,屏東產區高溫、雨水多,鳳梨栽培期約需18個月,沙鹿則受限於冬季低溫,栽培期多出3個月時間成本,不過受惠於紅土旱地,雨水少,且無灌溉水源,金鑽果粒雖不如南部大,但果皮偏淡乳黃色,鼓聲果水份適中,香氣足,甜份也夠,市場接受度高。
蔡祐安試種成功,也分享技術給鄰近青農,西勢裡蔡瑞榮、蔡進益、蔡進置、蔡東澤等人,加入紅土鳳梨班底,全部5公頃的鳳梨田,經過21個月的成長期,今夏首度收成,已進入盛產期,預估可有120公噸產量。
蔡祐安說,這批青農原本種地瓜,但地瓜病蟲害多,農藥用量大,每公頃年收益僅約20萬元,長年下來,土地養分耗盡;輪作鳳梨,可讓土地休養生息,而且好照顧,不需噴灑太多農藥,利潤比地瓜多出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