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次分紅 可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桂浩明(市場資深人士)
上市公司分紅,事關投資者的投資回報,也是資本市場基本功能的一種體現,多年來一直備受各方關注。近幾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分紅派息率不斷提高,目前已穩定地超過30%,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在管理層推動下,一些上市公司開始實行多次分紅模式,加密了分紅的頻率,使得每年的“分紅季”得以延長到全年,從實踐來看,這對於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非常有益。
按以往的慣例,國內上市公司在公佈上一年度的財務報告後,需要開會審議分配議案,並在通過後實施年度分配。在此框架下,公司基本每年分配一次紅利。雖然也有上市公司在公佈半年報後也進行紅利分配(也稱中期分配),但十分罕見。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慣例,有幾方面的因素:一是如果上市公司進行中期分配,那麼半年報就需要進行審計,這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財力,上市公司一般缺乏積極性;二是相當數量的上市公司本身財務比較緊張,實施中期分配反而會影響公司現金流,即便有錢也是先拿在手裡,等到第二年公佈年度報告時再分給股東,似乎在操作上也更加主動一些。所以,以往實施中期分配的公司,往往是業績特別好,手中的現金又特別多的公司(像貴州茅臺就曾經連續幾年進行中期分配),並沒有成爲市場上一種普遍現象。
但如今市場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監管部門反覆強調要給投資者以“獲得感”。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提升業績,固然是給投資者增加獲得感的一種方式,更加實在的就是分配現金紅利。現金紅利分配不限次數,只要有條件就分配,對於投資者的感受是不同的。
特別是近幾年上市公司回購並註銷股票被視爲廣義的紅利分配模式之後,多次分紅也受到了更多上市公司的重視,畢竟它對投資者而言是切實的回報。而且對於一些經營狀況健康,而公司股價又偏低,甚至出現破淨狀況的上市公司而言,中期分紅不但是回報投資者的方式,同時也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財務指標。
因此,現在實施中期分紅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有逾700家上市公司有意進行2024年中期分配,涉及金額超過5000億元,是上年同期的兩倍以上。其中,六大國有資本控股的商業銀行將在今年1月份實施分紅操作,分配金額超過2000億元。有人將這形容爲是春節前的“大紅包”,貌似也不無道理。如果有更多的上市公司,也能夠給投資者大額分配,投資者的積極性無疑會大幅提高,耐心資本也會不請自來。
當然,上市公司分配紅利,包括一年多次分配,它體現了上市公司對股東的態度,也反映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投資者最應該關注的還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以及經營能力的不斷提升,因爲這纔是它能夠進行分紅派息的前提與基礎。所以對於投資者而言,關注分紅水平高,而且能夠進行多次分配的公司,也是理性投資的一種途徑。
近段時間,證券市場表現較弱,一些投資者未免感到失望。股市運行有其自身的規律,震盪調整難以避免。只要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那麼也就無須對短期波動太擔心。特別是持有那些股息率高,且還能多次分紅的公司股票,投資者應該是比較淡定的,有大把的現金紅利到手,抵抗風險的能力自然強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