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築夢】林宇軒/跨國教育,我們一起行動

TIWACT與臺大非洲同學會一起烹飪非洲特色料理。照片提供/跨國教育青芽計劃TIWACT團隊

趁着訪談時間還沒到,橫川蓮奈、李姿穎、劉安娜、陳心葳四位TIWACT的成員抓緊機會,在一旁討論起英文閱讀工作坊的進度。可以這麼說,「臺馬交流計劃」早已走出白紙黑字,成爲他們生活中無比重要的事。

不僅擁有行動力,她們也善於調度和運用各種資源。在學期末的下午,四位就讀臺灣大學的成員帶領我進入臺大圖書館的討論室,分享在計劃進行期間的點點滴滴。這一切的機緣,要從橫川蓮奈說起。

「英語」作爲教育的根本問題

TIWACT關注的「馬」並不是馬來西亞,而是位於非洲東南部、一般臺灣人感到陌生的國度:馬拉威。2022年,蓮奈主動參與了臺大公衛學院的「永續健康行動」,和教授、同學遠赴馬拉威北部進行六週的健康教育推廣,透過出國實習來拓展自己的視野。除了針對傳染疾病進行考察,過程中蓮奈也接觸大量當地小學生,因而難過地發現姆祖祖(Mzuzu)有着嚴重的問題:儘管政府提供免費教育,但小學的輟學率卻高達了驚人的百分之六十二。

本身接受高等教育的蓮奈和就讀姆祖祖大學的Blessings Chirambo經過幾次交談,都對當地小學生的教育環境有所感觸,於是便着手籌劃英文閱讀工作坊,以行動將理念一步步實踐。之所以採取這種形式,是因爲「英語」對當地小朋友來說是一個大問題──平時生活大多使用「齊切瓦語」,英語的聽說讀寫資源非常不足,日常也缺乏語言學習的榜樣。

往後的時間裡,蓮奈申請了臺大的自主學習計劃,Blessings則串聯當地社區,在學校教師、大學學生和非營利組織的協助下,兩人前後舉辦了數場英文閱讀工作坊,成功地爲後續的行動敲響了先聲。工作坊告一段落後,蓮奈回臺分享這段經歷,吸引到同樣對跨國教育議題有興趣的心葳、安娜、姿穎加入,至此因爲馬拉威的教育議題而集結在一起的衆人,在校內成立「跨國教育青芽社」,申請並通過了臺積電青年築夢計劃。在計劃執行期間,TIWACT在臺積電業師的提點之下擬定了更適宜的進程,妥善分配衆人的資源和心力,當地工作坊和校內的社團也雙雙開始步上軌道。

舉辦「英文閱讀工作坊」

臺馬兩邊的夥伴一開始並不熟識,也因此溝通上時常有認知落差的狀況,直到後來合作方式調整爲「一位臺灣夥伴依照分工對應一位馬拉威夥伴」,關係才變得更加緊密,甚至還會像朋友一樣分享、關心彼此的日常生活。

TIWACT的計劃分爲兩部分,分別是馬拉威當地以「降低馬拉威小學輟學率」爲目標的行動,以及在臺大社團舉行的「臺馬交流」。雖然主要的教育行動是由馬拉威當地的志工負責,但四人也爲工作坊和圖書空間付出許多,比如負責課程設計和網路宣傳的安娜頻繁與師大的同學討論教案;而負責幾百本圖書和財務管理的姿影,也在調度經費之餘思考如何加強宣導「借還書」的觀念。在良好溝通的基礎上,夥伴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隔閡。

從四月開始,馬拉威志工們每兩週會去當地的Chiputula小學服務一次,每次約有四百名學生受惠。學校作爲教育的據點,除了幾位主要籌劃的幹部,還有賴二十五位的志工團隊。正是這樣把不同行動者連結起來的努力,讓她們獲得臺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肯定,安娜就說:「雖然實際進行教學的不是我,但看到志工傳來的照片裡小孩子讀得很開心,就覺得很棒。」

TIWACT邀請跨國非營利組織「遠山呼喚」演講。照片提供/跨國教育青芽計劃TIWACT團隊

臺馬的文化差異和數位問題

儘管是四人之中唯一前往過馬拉威的成員,但對生長於日本的蓮奈來說,一開始其實不太適應馬拉威的時間觀──籌備會議的時間到了卻沒人出現是常有的事,有時大家甚至會遲到超過一小時。不過,馬拉威的幹部們總是親切地說「沒關係,不要緊張」,這種豁達的性格也逐漸讓她接受了文化差異。

「我覺得這也反映了馬拉威的數位問題,沒辦法強制大家一定要來,他可能那一整天設備或網路都有問題,就不能上線。」蓮奈補充,儘管在文化上有許多需要適應的部分,但在WhatsApp的羣組當中,夥伴們的互動皆非常熱絡:有些人會分享活動進行時的相片,有些人則熱情給予迴應。這些非流動志工團隊的互動形成了一種「認同感」,共同建立起TIWACT獨有的組織文化。

臺灣的部分,「跨國教育青芽社」社團課主要由心葳負責。在與非洲同學會合作的過程中,除了一起採購食材、烹飪菜餚,彼此也會分享生活而認識自己不熟悉的文化;這樣的行動讓「教育」不只發生在馬拉威,在臺灣的成員也能建立連結,可以說是相當難得的交流機會。當然,這些籌備工作對還是學生的她們其實負擔並不小:「這學期每天都有會議討論和進度要做,感覺相當於一個七、八學分的課。」

不是單方面改變,而是我們一起

「那時候和馬拉威的夥伴沒有溝通得很好,花了很多時間設計了教案,最後卻沒有使用,有點做白工的感覺。」由於無法親臨現場,安娜難以掌握馬拉威小朋友的英語程度,有些自己覺得很簡單的內容,對他們來說可能非常困難。儘管遭遇一些挫折,但獲得更多的是成就感,每個人都在參與TIWACT的過程中學習、成長了許多。

目前的合作關係除了有明確的領導和分工,大家也都展現出強大的熱忱,原先規畫兩週一次的工作坊,志工們還會詢問要不要「加碼」改成一週一次,以服務更多的學生。這種不因經費限制而被消磨掉的熱情,讓四人非常感動,也讓她們對TIWACT的未來──將馬拉威的英文閱讀工作坊常態化──抱持樂觀的想法,甚至已經規畫要在下半年帶着臺灣的夥伴前往馬拉威實地參與。

無論是提供優質的教育、終結貧窮、減少國際資源不平等或是建立多元的夥伴關係,他們都以青年的身分完成了如此不容易的實踐。就像團隊和計劃的名稱「TIWACT」,既是英語的Together we act(我們一起行動),也取自齊切瓦語的Tiwalimbikitse(我們一起鼓勵他們)。以關心教育作爲共同點,儘管四位並不是專業背景出身,但他們確實證明了:一羣人對跨國教育的熱忱,並不是單方面地「爲這個地方帶來改變」,而是「我們一起改變」。

第九屆臺積電青年築夢計劃。圖/臺積電文教基金會

●你有夢想嗎?有一件一直放在心中,卻遲遲尚未去做的事?參加臺積電青年築夢計劃跨出你夢想的第一步!第九屆臺積電青年築夢計劃「永續 由 我們決定」開跑囉!即日起開放網路徵件至10月15日止,築夢總獎金300萬元!詳細資訊請上官方網站https://tsmc-udreamer.or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