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年代 躲進泡泡裡深呼吸
今年桃園科技藝術節將於10月7日揭幕,文策院將支援舉辦科技與藝術論壇。後排左三爲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中排右三起爲首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金獎得獎團隊,身言舞蹈劇場成員謝宜靜、吳愉璇與蔡寧。(文策院提供)
疫情年代,大衆集體焦慮,該如何調節身心?首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金獎作品《Breath(In)Room V.2》,舞者戴上特殊裝置呼吸器,在一座像是大泡泡般的透明圓形裝置裡跳舞,觀衆在外頭遊走、欣賞,也可看見裝置螢幕上所顯現的舞者呼吸變化,探討現代人如何面對焦慮。
「呼吸雖然看不見,但卻反映我們的身心狀態。」主創者蔡寧表示,《Breath(In)Room V.2》最初的版本,一次只有一個人在裝置空間裡面體驗,現在則是讓舞者在裡面跳舞,觀衆在外圍欣賞,「每個人的情緒狀態都很私密,焦慮的狀態,不是每個人都會看見,我打造一座空間,讓人在裡面呼吸,透過呼吸器的感應裝置,呼吸的快慢,會呈現在影像投影上。」
在作品裡擔任舞者的謝宜靜表示,「現代人的生活,都像是隔了一層距離,一個人白天的笑容,可能晚上沮喪、失眠,在沒人知道的地方,有自己的掙扎,每個人都有未知的地帶,這部創作,希望每個人都能更有機會理解他人,貼近對方的心。」
另一爲舞者吳愉璇表示,戴着呼吸器跳舞,是一種牽制,「我在球體裡,必須要想辦法不受到這個呼吸器的影響,從外面看,像是我被隔離開來了,但從我的角度往外看,外面的觀衆,同樣是被隔絕在外,內外的隔離,非常一致。」
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表示,文策院明年將與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合作,一起發掘科技與藝術、文化結合的新秀,今年將先從舉辦論壇開始,協助推動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丁曉菁透露,11月將率先舉辦創意內容大會,「期望讓科技界﹑藝術界的朋友,作品能有一個平臺被國際買家看見,讓臺灣的文化經濟、職業都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