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擔下拚經濟 五倍券形式與面額引發網友熱議
圖爲政府在2020年7月推出的振興三倍券。今年因疫情影響,計劃推出更上一層樓的五倍券,但到底怎麼發纔有果效,引發網友熱議。(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2020年推出振興三倍券後,因今年疫情更勝去年,讓政府發券提振經濟的論點再度引發關注。透過近日行政院方面的討論,今年升級發放「五倍券」似乎已箭在弦上。但是究竟要怎麼發纔有確實振興經濟的效益,要不會浪費公帑?《Social Lab社羣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羣口碑資料庫》追蹤了全臺近30日內「五倍券」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看看網友對五倍券最關心的話題與看法是什麼!
《Social Lab社羣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羣口碑資料庫》追蹤了全臺近30日,也就是2021/7/16 - 2021/8/16 期間內「五倍券」話題的網路聲量(討論區、社羣網站、新聞)表現。一個月內相關話題的討論聲量超過80萬則,可以見得全臺民衆對於五倍券這類振興方案的期待。而其中網友最關心的包含4大議題,依序是發放形式、領到後怎麼消費、面額大小以及領取資格與範圍,都是十分與五倍券切身相關的使用關鍵。
五倍券話題網友熱議話題焦點。(摘自Social Lab)
根據當前消息,五倍券的「發放形式」將依循2020年三倍券模式,分爲紙本及數位兩種,而爲了提升民衆使用數位券的意願,目前行政院初步規劃研發「五倍券App」,屆時會有如「電子折價券」形式供民衆下載使用,然而「發券、不發現金」的方式,引起不少民衆熱議,有網友表示「印就要不少錢了,這次用App又要花多少錢」、「印紙不用錢?不浪費資源嗎?」等,但也有部分民衆認爲發券會有優惠,還可以防止民衆將錢存起來,才能達到真正的「振興」。
除了關心發放形式,以及討論今年數位版是否會比紙本版本優惠更多之外。面額大小因爲影響適用的場所,也引發關注。根據目前行政院初步規畫,面額將擬定爲五張200元、兩張500元,及新增三張1000元。對於五倍券初步研擬的「面額大小」,有不少網友迴應「面額這麼大全部只能進量販店手中吧」、「這次還出千元面額的,小店家是能買啥?」,希望能出更小的面額讓消費者在攤商上也能使用。可以見得,面額過大對於民衆在消費時,造成的困擾,可能比便利性更多。但是面額大小也影響紙本券印製成本,取捨並不容易。
另方面,行政院正擬定五倍券預計將全國普發,可以一再循環且限期使用,使得五倍券「領取資格與適用範圍」議題引起討論,有網友不滿表示「不是說等同現金嗎?現金有使用期限?」、「去年也講循環,出去後沒再見過」,但也有民衆覺得有規定時間內一定要花完,才能逼大家一定要去消費,促進金流流通,這樣纔有發放的意義。
目前振興五倍券預定於10月上路,雖各界對於此政策的看法不同,但希望發放後能增加消費、刺激經濟及協助因疫情受創的產業能恢復榮景,卻是相同的期待。今年,你打算領取紙本或數位版的振興券、又打算怎麼花在刀口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