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數位革命 和梵谷對話、參加阪本龍一生前獨奏會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向生命乾杯」5G沉浸版。透過數位轉譯與AI聲紋即時視覺影像生成技術,解析演出者人聲表現的獨特節奏、音頻、音量,再生成即時動態影像,讓聽障者透過「看」音樂感受音符的波動。圖/資策會提供

日本新音樂教父阪本龍一去年辭世。但樂迷參加兩廳院三月引進臺灣的「鏡:KAGAMI」,將可走入阪本龍一最後一場獨奏會的現場,看到大師演奏時的手勢和表情。梵谷的一生充滿謎題,來到巴黎奧賽美術館新推出的梵谷大展,你可以「面對面」向AI梵谷提問各種問題,包括「爲什麼要割耳朵?」疫情加速數位革命,也爲藝術創造全新的觀賞方式。新的一年,民衆將可透過科技和藝術的結合,享受過去無法想像的藝術體驗,同時達成「人人皆可親近藝術」的文化平權。

「在現實中,有個虛擬的我,一個不受歲月影響可以持續彈奏幾個世紀鋼琴的我。」阪本龍一罹癌多年,他生前許下心願「可以持續彈奏幾個世紀鋼琴」,透過最新的混合實境技術實現。在「鏡:KAGAMI」中,樂迷戴上穿戴式裝置,眼前便會浮現阪本龍一彈奏與生命緊密連結的十首經典曲目,還能近距離觀察音樂家的觸鍵與表情,甚至可以聞到設計師緒方慎一郎爲大師量身打造的氣味。此一作品是阪本生前便規劃,與科技公司Tin Drum合作,阪本親自挑選曲目與參加動態立體捕捉攝影。

生前默默無名的梵谷,如果有機會來到現代,會怎麼跟畫迷對話?一向謹守傳統路線的巴黎奧賽美術館,去年十月首次推出結合AI與虛擬實境的梵谷藝術展便令人驚豔。奧賽美術館與荷蘭梵谷博物館合作,透過分析兩館珍藏的梵谷書信與畫作,在展覽中打造「梵谷AI」。當觀衆向AI梵谷提問:「你爲什麼要割耳朵」,AI會回答:「我只是割掉了部分耳垂。」此展還運用虛擬實境技術,讓觀衆置身梵谷生前最後一個調色盤組成的色彩之中,感受畫家生命最後時刻的「瘋魔」。

談到藝術界這波數位革命,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科技不只爲觀衆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還讓視障者、聽障者有機會「聽見」和「看見」藝術作品,達成真正的文化平權。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上月推出「向生命乾杯」5G沉浸版。透過數位轉譯與AI聲紋即時視覺影像生成技術,解析演出者人聲表現的獨特節奏、音頻、音量,再生成即時動態影像,讓聽障者透過「看」音樂感受音符的波動。劉怡汝認爲,劇場的平權與共融,是讓「看不見的人,都能夠聽一出好戲;聽不見的人,仍舊可以進音樂廳來看一場好音樂會。」而數位藝術完成了這樣的理想與夢想。

兩廳院引進科技公司Tin Drum和阪本龍一合作的「鏡:KAGAMI」,觀衆將可走入阪本龍一最後一場獨奏會的現場,看到大師演奏時的手勢和表情。圖/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Luigi and Iango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