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就50多場 中國各地拚旅遊經濟頻辦馬拉鬆賽
北京市近期發生的半馬「讓賽」風波引起關注。事實上,馬拉松賽已成爲中國各地方創收來源之一,去年共有170多個城市舉辦了近700場馬拉松,參賽者逾600萬人次,僅昨天一天就有50多場。
香港星島日報今天報導,浙江寧波象山縣昨天舉辦了2024年馬拉松大賽,賽場跑道沿着當地鬆蘭山海濱而設,以供1萬名跑友一路遠眺大海。當地居民說,「疫情結束後,家門口的馬拉松比賽越來越多」。
昨天同一天鳴槍的還有另外50多場馬拉松賽事,包括坐擁1.5萬名跑者的上海半程馬拉松、2.5萬名跑者的青島馬拉松等,約50萬人同日開跑。
據中國田徑協會數據,去年中國各地共舉辦699場馬拉松,總參賽人次逾605萬;今年第一季就已有至少250萬人次體驗半馬或全馬。
報導表示,爭相「跑馬」,離不開賽事帶來的高收入。除了政府補貼、報名費和周邊產品,賽事普遍都會有不菲贊助費。更有消息指出,賽事冠名類贊助商報價約在人民幣3000萬元(約合新臺幣1.29億元),去年的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就分別擁有16和19家贊助商。
賽事背後的城市經濟效益更爲龐大。攜家帶眷從外地趕至參賽的跑友們會直接帶動城市餐飲、住宿、景區、交通等。例如今年3月舉辦的無錫馬拉松,估算產生的經濟效應約2.8億元,其中餐飲、住宿帶來的經濟效益分別達1.2億元和1.1億元。
報導進一步提到,作爲拚旅遊經濟的手段,馬拉松賽場已延伸至四、五線縣城,但擴張太快導致亂象頻發,例如隨着賽事規模擴張,部分城市接待能力有限、經驗不足的問題也逐漸曝露,不少比賽都曾出現安全風險、補給物資缺乏、組織流程混亂、轉賣參賽資格、代跑等亂象。
2023年大連馬拉松最後2分鐘衝刺階段,中國選手尹順金就出現遭賽事車輛攔阻、被逼繞路情況,最後只得到第7名;山東臨沂馬拉松賽也發生冠軍選手衝終點線時,被拉線員用布條阻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