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 | 《大江大河》:新視覺文化下的奮鬥者讚歌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節點上,中國電視劇領域迎來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大型年代劇《大江大河》。該劇共分三部,分別於2018年、2020年、2024年推出。《大江大河》作爲一部具有強烈史詩感的年代劇,是對改革開放偉大曆程的一次深情回望與崇高致敬。它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和人民的奮鬥歷程,展現了特有的時代風貌與時代精神。劇中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每一個細節都彷彿是時代的縮影,讓觀衆在觀影的過程中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時代的脈搏和心跳。這部系列劇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風,以其深邃的歷史視角、鮮明的人物羣像、激昂的時代精神和精湛的藝術製作,迅速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引發了觀衆與學界的熱烈關注、深度討論與高度評價。
《大江大河》在選題立意上彰顯了深厚的時代意蘊。 該劇秉承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理念,深刻把握時代脈搏,用樸素的視聽語言和視覺形象,着重塑造了改革開放與經濟建設中的拓荒者、傳棒者和追夢人的羣體形象。這些形象不僅生動鮮活,而且與中國剛健有爲的文化精神一脈相承,與新時代所弘揚的奮鬥精神高度契合。在劇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或幾個時代楷模和典型人物的塑造,更是無數懷揣着夢想和希望、勇往直前、奮鬥不息的普通奮鬥者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也共同繪製了時代的壯麗畫卷。這部作品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時代的輝煌與榮耀,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奮鬥者的偉大與崇高。在新視覺文化深度立意成爲主流傾向的今天,《大江大河》無疑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典範。該劇不僅展現了奮鬥者們的個人成長和奮鬥歷程,更通過他們的故事和命運反映了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時代精神。這種對時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和精準傳達,使得劇集具有了更加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它讓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和人民的奮鬥精神,也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並堅定對未來的信心和期待。它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民始終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
《大江大河》在敘事上展現了獨特的創新之處。 它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宏大敘事,而是更多從個體角度出發,通過細膩的情感描繪和生動的情節設置,讓觀衆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成長曆程。這種敘事方式不僅增強了劇集的可看性和感染力,也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在劇中,每一個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命運,他們或悲或喜、或成或敗,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着屬於自己的傳奇,不同年齡段的觀衆都能從各自角度感知人物命運,重新走進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獲得共鳴與共情體驗。這種對個體命運的關注和對人性深度的挖掘,不僅讓觀衆看到了時代變革對個體生活的影響和衝擊,更讓他們感受到了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堅韌與不屈。值得一提的是,《大江大河》在塑造奮鬥者形象的過程中,並沒有迴避人性的複雜性和多面性,它真實地展現了奮鬥者在面對困境和挫折時所表現出的軟弱和掙扎,這使得他們更加真實可信,也更容易引起觀衆的共鳴和同情。同時,這種對人性的深度挖掘也提升了劇集的思想深度和人文關懷。與其說宋運輝、雷東寶、楊巡是三個主要人物,不如說這三個人分別承擔了一個故事鏈條,三個故事鏈條之間又彼此相扣,牽引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各色人物。略數劇中較爲重要的人物有60餘個,這些人物既具有類型化特點,又不囿於類型限制。宋運輝帶着壯士斷腕的決心矢志不移地爲理想奮鬥,具有悲情英雄的格調,姐姐宋運萍是個傳統的完美女性,卻意外早亡。劇中既用現實主義的方法塑造人物,又用理想主義的精神昇華人物,體現了理想和現實、新時代與新文化的交融。
《大江大河》在劇本改編上充分運用了視覺文本的優越性。 該劇改編自阿耐的小說《大江東去》。在敘事方式上,電視劇《大江大河》順應了文化發展規律,給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視覺文本。該劇運用傳統的電視視覺敘事形式,用樸素的視聽語言與視覺形象服務於故事與人物。其中,農村場景多爲綠意蓬勃的樹木,契合“春天”的主題意旨,城市則多爲高大的工業建築。在敘事主線上,小說《大江東去》以年份時間爲章節標題,電視劇《大江大河》利用視聽形象建立了較清晰的年代感,首先是服裝化妝道具等視覺符號,再者是恢復高考等具有鮮明時代感的文化氛圍。可口可樂、電話機、錄像機、放像機、蘇聯車、BP機、486電腦等作爲時間刻度,“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等喚起時代記憶,劇中幾個真實的年代鏡頭令觀者身臨其境,彰顯作品情懷。在影視產品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時代,《大江大河》讓觀衆進行了一次文化與精神上的自省。
《大江大河》在思想內涵上呈現家國一體、家國同構的文化價值觀。 家國敘事拓展了新時代中國影視的文化內涵、藝術精神與現實意義,是影視等視覺文化創新與發展的時代命題和應有之義。《大江大河》從題材到主旨都講述了新時代的理想主義與家國情懷,即個人理想和國家理想相統一的家國同構思想。《大江大河》中人物衆多,該劇並非簡單塑造一個或幾個時代楷模和典型人物,而是塑造了普通奮鬥者的羣像,其中有喜悅有悲傷,有成就有困境,有人性的光輝,也有人性的軟弱。只有在開放、自信的精神文化氛圍中,才能用平視視角對人物進行更爲深刻的審視,將人塑造成爲人的形象,去除英雄人物的神性特徵,同時又不乏理想主義態度與崇高的家國情懷。《大江大河》中既有大時代線索,又有普通人物情懷,刻畫了人物的艱辛奮鬥與世情悲歡,兼具時代性、戲劇性與歷史感,角色身上展示的是堅韌不屈的人民形象。在改革開放40年、新中國成立70年以及建黨100年的時間軸線中,歌頌改革建設者,抒寫新時代人民讚歌是歷史與時代所需。該劇代表性地展示了新視覺文化的發展趨勢,形成了民間敘事與國家敘事相統一的新特徵。
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是由人民締造的,《大江大河》的劇名就透露出昂揚向上的精神,在新技術、新流行文化與影視文化的互動互爲的基礎上,新視覺文化將釋放出新活力與新文化風尚。在未來的創作中,我們期待有更多像《大江大河》這樣的優秀作品涌現出來,爲我們呈現更多真實動人的奮鬥者形象和更加豐富多彩的時代畫卷。
(作者系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