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失調加劇,社交媒體竟成“罪魁禍首”?

“《胖女孩獲取苗條身材的秘籍》”“瘦女孩的生活方式以過上苗條生活”“關於如何變瘦的分步指南”。這些只是內容創作者利夫·施密特(Liv Schmidt)最近的幾個視頻標題。在施密特目前發佈視頻的 YouTube 上,它們突顯了這位創作者對苗條的極度關注,大多數半小時到一小時長的視頻中,施密特直接對着鏡頭提供建議,比如將減肥之旅中的身體與慢慢減少的衛生紙捲進行比較,或者推崇貝瑟尼·弗蘭克爾(Bethenny Frankel)著名的座右銘“什麼都嘗一點,什麼都不吃”的有益之處。但在網上,施密特的內容已被醫療專業人士指出,並在 TikTok 上被禁止,這代表了科技公司與爲他們賺錢的明星之間持續的鬥爭。苗條風又流行回來了嗎?要是這樣,這種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傷害到的觀衆該怎麼辦?

雖說施密特遠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她在TikTok上的影響力可不小。(這位網紅及其代表沒有迴應《滾石》雜誌的置評請求。)自 2023 年走紅以來,這位居住在紐約的 22 歲女孩通過發佈關於避免在大學期間意外增重、在辦公室工作時保持苗條以及如何在購物時考慮腰圍等視頻,使其 TikTok 賬號的粉絲增長到了 60 多萬。“體重是個敏感話題,可這是觀衆想要的。”她在 9 月對《華爾街日報》說道,以此反駁了批評,儘管她沒有直接回應有關她宣揚飲食失調的指控。

但就算施密特和她的粉絲力挺她的視頻,TikTok 對於可能被視作宣揚失調的內容有着嚴格的政策。她在 9 月被封禁,然後在 10 月試圖重新開始賬號後再次被封禁。當被要求置評時,TikTok 的一位發言人證實,施密特的賬號因違反社區準則而被禁用,但拒絕進一步說明哪些具體視頻違反了規定。根據 TikTok 的社區準則,該公司不允許展示或宣揚飲食失調和危險的減肥行爲。處於灰色地帶的內容 - 如減肥小貼士、身體檢查以及使用藥物或補充劑減肥 - 僅限於 18 歲及以上的觀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無法出現在“爲你推薦”頁面上。

但即便施密特被 TikTok 封禁了,這也沒能攔住她在其他社交媒體平臺憑藉其內容——還有“每個人都能變瘦”這一信念——來賺錢。從 8 月 25 日起,施密特在 YouTube 上至少發佈了 11 個有關怎樣通過鍛鍊、飲食和聚會來擁有苗條身材的視頻和視頻博客。自從被擁有超過 60 萬粉絲的 TikTok 封禁以來,施密特的 YouTube 賬號已增長到 11000 名訂閱者。當被要求作出評論時,YouTube 稱,該網站“禁止對飲食失調行爲進行美化、推廣或者展示的內容。我們也不會廣泛推薦接近違反這些政策的內容。利夫·施密特最近纔開始在 YouTube 上發佈內容,當然要遵守我們的社區準則。”在 Instagram 上,施密特給她那 67000 名粉絲髮照片,她通常都會提到自己的節食內容。“關注我獲取更多節食小貼士,點一整份甜點菜單,”她在一篇帖子中寫道。但在她的付費用戶專屬聊天裡,有着數百名付費客戶,施密特會給出實打實的節食建議,像限制卡路里和鍛鍊活動之類的。(Meta 沒有迴應《滾石》雜誌的置評請求。)即使施密特完全從社交媒體上消失,留下的是一個數字環境,證明飲食失調內容不僅是趨勢,而且有需求。而且據與《滾石》雜誌交談的醫學專家和研究人員稱,現在的情況再糟糕不過了。

社交媒體圍繞身體形象、心理健康和失調行爲展開討論的歷史由來已久,飲食失調羣體在 MySpace 和 Tumblr 等基於文本的網站上大量出現。但隨着熱門應用轉向對視覺媒體的強調,專家表示,用戶面臨失調行爲風險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幸的是,社交媒體複製了我們在主流媒體和線下看到的東西。因此,社交媒體經常推廣大多數人無法達到的體型,這已被證明會對身體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兼職教授、該校學者與講故事者中心的創始人雅爾達·烏爾斯說。“此外,社交媒體上有一些子羣體相互找到彼此,分享可能有害的信息,比如[支持厭食症]羣體談論不進食。”

但是,儘管專家們一致認爲,明確宣揚導致人們患上飲食失調症的內容是錯誤的,但這種疾病的複雜性意味着處理絕大多數可能有害的內容要困難得多。西北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蕾妮·恩格爾恩(Renee Engeln)表示,雖然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可以改變我們,但這效果也因人而異。“許多人可以在各種有害的社交媒體內容中暢遊而不會患上飲食失調症。但如果你容易患上飲食失調症,社交媒體內容會不斷促使你對飲食、鍛鍊和身體形象持有更不健康和更極端的態度,”恩格爾恩說。“那些已經傾向於飲食失調態度和行爲的人往往會尋找關注身體形狀、節食和鍛鍊的內容。你越尋找這類內容,算法就越會不斷向你推送。”

社交媒體以及技術的發展常常因在其用戶中引起宿命論或不良反應而受到指責。但是,儘管醫生表示飲食失調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毋庸置疑的是,青少年的飲食失調問題愈發嚴重了。根據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在疫情期間,少女因飲食失調住院的人數翻了一番。全國飲食失調協會(NEDA)發現,超過 9%的美國人一生中會患上飲食失調症,這一比例在過去 10 年中呈穩步上升態勢。作爲一種精神疾病,飲食失調症的死亡率位居第二。僅排在阿片類藥物成癮之後。“對於在網上尋找信息的人來說,接觸到可能對他們有害或使他們患上飲食失調症的風險增加的內容並不罕見,”NEDA 首席執行官多琳·馬歇爾(Doreen Marshall)告訴《滾石》雜誌。“我們鼓勵內容創作者推廣求助資源和信息,分享康復的希望,並避免分享可能實際上助長弱勢羣體飲食失調的圖像或行爲。”

許多爲飲食失調患者發聲的倡導者直接指責科技公司在助長這一問題方面所起的作用。自 2020 年以來,美國立法者批評了 Meta、TikTok、Snapchat 和谷歌等公司的算法,據稱這些算法助推了飲食失調相關內容的傳播。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教授布林·奧斯汀告訴《滾石》雜誌,雖然從業者可以爲那些患有失調症的人提供幫助,但要真正解決問題,對科技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2024 年,TikTok 擴大了其反對推廣不健康飲食習慣的規定,包括阻止特別惡劣的賬戶將相關內容變現,並對其他版本進行年齡限制。但奧斯汀表示,整體而言,還有更多工作有待完成。“我們需要改變法律,簡單明瞭。近 30 年前,硅谷的說客爲該行業爭取到了大量保護,並編入聯邦法律——《通信規範法》第 230 條。這實際上阻止了幾乎所有讓社交媒體平臺承擔責任的努力,”她說。“但就在幾個月前,我們看到了變化的跡象,當時第三巡迴法院裁定,TikTok 可能要對一種病毒式趨勢負責……該趨勢與一名 10 歲兒童的自縊死亡有關。這一裁決爲全國各地和國會山的倡導者和立法者推動法律變革注入了動力。”

自從被 TikTok 封禁以來,施密特繼續使用其他社交媒體網站來傳播她的信息。在她的第一個賬號在該網站被封禁後,她開設了第二個 TikTok,其簡介中包含的一段描述後來被刪除:“想要變瘦並非罪過。”施密特作品的粉絲爲她離開這款視頻應用感到惋惜,而批評者則將其視爲科技公司承擔責任並執行其政策的一個標誌。但由於飲食失調在線上線下仍然是一個熱點問題,推廣它們的網紅仍將繼續獲利。“網紅無疑讓許多關注他們的人感覺自己沒有吸引力。但他們也會讓你覺得,如果你看得夠仔細,如果你買了足夠多合適的產品,你就不會感覺那麼糟糕。他們既販賣身體上的不滿,又販賣擺脫這種不滿的幻想,”恩格爾恩說。“對於許多與身體形象作鬥爭的人來說,消費這些網紅的內容就像戳一個瘀傷。你一直按壓瘀傷,因爲你內心有一小部分希望有一天它不會那麼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