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斷卡”後遺症產生 用戶吐槽辦卡“太麻煩”

(原標題銀行斷卡後遺症產生 用戶吐槽辦卡“太麻煩”)

本報記者 彭妍

說起辦理銀行卡,很多儲戶可能會有一肚子“苦水”要吐。以往,銀行瘋狂營銷拉着儲戶辦卡;目前,很多儲戶到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或網銀時,卻感覺“難上加難”。從原來的“秒速開卡”到現在的嚴格要求,巨大的反差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致電部分城市的銀行網點,對銀行卡開戶審覈趨嚴原因進行了詢問。銀行工作人員對記者普遍表示,“辦卡難”與“斷卡”行動不無關係。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對開卡設置障礙完全沒有必要。對銀行來說,不僅要正常開放銀行卡申請,還應該打通數據信息接口,讓已經開過卡的用戶通過技術手段證明是本人申請,並簡化開卡審批手續。目前很多地區都已實現數字技術來甄別開卡人身份,銀行通過技術手段可以讓開卡手續更加簡化。畢竟,用戶和銀行之間建立聯繫的第一步就是開通銀行卡。

銀行加強個人開戶審覈

今年以來,銀行對個人賬戶管理力度不斷加大,除了多家銀行對長期不動賬戶的集中清理之外,開設個人銀行賬戶的審覈也日漸趨嚴。

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多家銀行的不同地區分行對新客戶辦理銀行卡存在不同要求。一線城市中,廣州深圳等地部分銀行已加強開戶審覈。

記者調查後發現,對於辦理新卡賬戶業務,目前廣州、深圳等地區的部分銀行都需開卡人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總體來說有三大“標配”:社保證明、居住證明、手機號實名認證證明。部分銀行還要求開卡人根據用途來辦卡,並且不建議辦理太多卡。

《證券日報》記者致電廣州地區包括工行、農行、招商銀行等在內的主要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上述銀行網點工作人員一致表示,爲了確保真實用途,目前客戶辦理開卡業務,均需提交繳納社保流水證明、居住證明、手機號實名認證證明等相關材料。此外,還需簽訂《違法犯罪法律責任及防範提示告知書》,並觀看警示片。整個辦理時長預計20分鐘左右。

深圳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每家銀行的管控不一樣,我行要求“社保連續繳納半年以上”“手機號實名認證在網一年以上”,否則銀行卡就會被限額,通過自助渠道每天只能出賬1000元。

對於開戶審覈趨嚴的原因,上述銀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近期出現的“辦卡難”現象,與國內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不無關係。

有不少市民吐槽稱,現在去銀行“辦卡太難”。吐槽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銀行信息審覈太細、需要開立多個證明等方面,導致部分消費者暫時辦不了卡,給消費者帶來很大不便。

素喜智研特約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銀行開卡過程中出現矯枉過正的動作,表明部分銀行未能精準識別客戶風險狀況並採取差異化的服務措施,未能處理好風險防控優化服務之間的關係,爲部分居民的正常開卡增設了障礙。

技術手段可化解“開卡難”

銀行開戶審覈趨嚴的背後,是“斷卡行動”的成果顯現。

“斷卡”行動,是公安機關針對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用於電信網絡詐騙及其他相關違法犯罪活動進行的專項打擊行動。去年10月,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部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斷卡”行動。

自“斷卡”行動展開後,已有多個省市地區加大對非法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卡人員的懲戒力度。例如,邢臺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強調,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實施詐騙,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以上的,認定爲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對於銀行來說,既要實現盈利,又要合規經營,這就需要一個穩定的金融環境。因此,在銀行卡賬戶管理方面,銀行面臨“左右爲難”的窘境。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層出不窮,涉案賬戶大多數是被交易買賣的銀行卡,所以,銀行必須承擔起源頭責任,在開戶時把好關,還要對儲戶長期不使用的賬戶進行清理,以免流入不法分子手中。

“銀行嚴格開戶審覈流程的目的是排查風險,最終是爲了保護消費者。如果銀行卡被詐騙分子利用的話,最終的受害者仍是消費者。”一家銀行的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但在日常生活中,銀行對新開卡用戶設置的門檻提高後,肯定會對那些無法提供輔助證明材料、卻有正常開卡需求的客戶造成不便。

對此,蘇筱芮建議,銀行需要以便民服務爲主要宗旨,適當精簡和優化業務辦理流程,明確前中後端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充分發揮技術手段的作用,加強事中、事後等環節的檢測分析能力。

盤和林認爲,現在的銀行卡系統完全可以承載開卡需求,對銀行卡的管理在信息化時代並不難。銀行爲了達到合規目標,可以考慮採用技術手段來簡化開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