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大面積虧損,結構性存款成了替代品?其實有更好的選擇

【摘要】面對銀行理財產品嚴重虧損,存款產品利率持續走低,很多人再次將目光轉移到保本且安全性高的結構性存款上。但是,結構性存款真的能取代理財產品嗎?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鑑於此,本文在解答該問題的基礎上,推薦更好的理財選擇,希望能幫助投資者獲得更多的利息收入。

自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後,有明確要求理財產品取消剛兌,並逐步實行淨值化管理。然而,爲了讓大家適應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直到今年年初才正式實行該規定。據瞭解,資管新規實行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將近30萬億的理財產品出現大幅回撤,甚至還迎來一大波“破淨潮”,讓人難以接受。

不禁想問,理財市場普遍虧損嚴重,投資者未來出路在哪裡?有什麼可以替代的理財產品嗎?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具有保本浮動收益特點的結構性存款,那麼它是理想的投資產品嗎?有沒有更合適的選擇?下面一起探討一下吧。

一、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並非是新產品,早在2005年的時候就已經被陸續推出,只是被其他熱點產品淹沒,沒有出頭的機會罷了。從產品本身來說,結構性存款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產品,介於存款和理財之間,既擁有存款的安全性,又能達到理財的高收益。也正是因此,引起投資者廣泛關注。

至於結構性存款是否可以替代理財產品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因爲在安全方面,結構性存款要強於理財產品,畢竟結構性存款的風險僅體現在收益浮動上,本金不會受到任何的虧損。

其次在收益方面,結構性存款並不輸於理財產品,一般來看,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收益率在2%~5%區間,投資者基本都能拿到中間收益率。而理財產品基本在3.5%~4.5%區間,並且不保本不保息,盈虧均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因此,不想本金虧損,又想獲高息,購買結構性存款是一種選擇。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結構性存款的本金是安全的,但是在收益方面卻存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對於想要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穩定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還得另尋其他方法。那麼,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選擇呢?接着往下看!

二、外貿經濟代銷平臺:至臻海購

其實,對於想要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穩定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者來說,可以緊跟相關政策指向,選擇一些在政策支持下衍生的打理資金方式,以實現讓錢穩定產生更多的錢。

近幾年,外貿發展的強勁韌性爲我國經濟復甦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這主要也得益於我國一系列穩外貿舉措的有效落實。爲外貿創造持續增長動力,就需要推動新業態融合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市面上順運涌現出一些像至臻海購這樣的外貿經濟代銷平臺,進一步促進外貿發展,又爲投資者創造共享紅利的條件。

據瞭解,至臻海購平臺依託新零售多渠道,以及進口快消品推出了商品代銷活動,安全性較高,而且用戶只需認購代銷商品,靜等三十天的週期,時間一到用戶就能穩定獲得1%的利潤,即10萬元每月1000元利潤,便可達到財富穩穩增值的效果。

總之,在跌跌不休的形勢下,銀行理財產品不僅收益沒有保證,本金也有虧損的風險。而結構性存款和至臻海購平臺的商品代銷活動的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至臻海購平臺的商品代銷活動,符合政策大勢,安全收益穩定,完全有理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