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奶粉“價格戰”拐點:飛鶴嘗試退賽丨乳業變局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賀泓源、實習生陳思竹 北京報道
嬰幼兒奶粉市場似乎迎來拐點。
據Euromonitor數據,2023 年,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爲1572億元,同比下滑4%。較最高峰的2021年下降8.8%。
更令業內感到壓力的是價格戰。
2023年2月起兩年過渡期結束,新國標正式實施。由於2023年2月前生產但未通過註冊的舊國標產品可銷售至保質期滿,故2023年以來中小品牌加快清庫存,疊加需求冷淡,導致全行業性價格戰加劇。
受此影響,飛鶴、澳優、合生元等品牌業績均在下滑。
眼下,飛鶴想要走出這種狀態。
飛鶴相關產品依舊在進行促銷活動。本報實習生陳思竹/攝
“大出清”
客觀上,嬰幼兒奶粉銷售規模相對收縮主要受大環境影響。
伴隨着生育意願的下降和育齡婦女減少,我國出生人口自2017年開始連續7年下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新生兒902萬人,同比下降5.65%。這讓嬰幼兒奶粉市場需求陷入存量。
同時,行業正在進行大規模出清。
2021年,嬰幼兒奶粉新國標出臺,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做出更爲嚴格規定。必須承認的是,國家標準提高,對頭部品牌影響有限,但對小品牌影響較大,單個產品費用投入會顯著增加,部分不達標的品牌將在此次窗口期被淘汰或放棄註冊,行業迎來新一輪洗牌調整。
正如前文所述,隨着新國標導致中小品牌加快清庫存,價格戰難以緩解。
飛鶴財報顯示,2023年,該公司營收195.3億元,同比下滑8.3%;歸母淨利潤33.9億元,同比下滑31.4%。在下半年,飛鶴營收98.億元,同比下滑15.8%;歸母淨利潤16.9億元,同比下滑36.9%。很大程度上,飛鶴下半年業績降幅加大就來自行業價格戰壓力傳導下的產品降價。
澳優也是此種境況。財報顯示,2023年,該公司營收73.8億元,同比下滑5.3%;歸母淨利潤1.7億元,同比下滑19.5%。在下半年,澳優營收38.7億元,同比下滑7.1%;淨虧損0.1億元。同年,澳優毛利率爲38.6%,同比下滑4.9pcts。毛利率同比下滑主要原因就包括加大佳貝艾特“悠裝”品牌的折扣促銷力度影響。
合生元母公司H&H 國際控股財報亦顯示,2023年,其嬰幼兒營養業務營收59.1億元,同比下滑11.7%,其中嬰配粉收入下滑15.1%。
價格戰下,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據Euromonitor,2023年,飛鶴市佔率達到 26.3%;第二名爲伊利(包括澳優),市佔率 17.5%;雀巢市佔率12.3%;達能市佔率10.7%。
整體來看,國產奶粉市佔率提升明顯。
拐點將至?
如此情形下,飛鶴想要走出價格戰。
從2023年開始,該公司推動終端零售網點數字化,減少門店實際庫存。具體動作是,將相關銷售變爲 “付款後(從倉庫)發貨”,以控制市場價格(減少串貨)以及追蹤庫存流向。
據飛鶴對外披露,其在2023年積極渠道去庫存。具體來看,星飛帆卓睿渠道庫存降至年底的0.5個月,數字化終端零售網點也從高峰的4.1萬個大幅削減 44%至年底的2.3萬個。
飛鶴還在2024年2月推出了"電子圍欄",根據銷售數據來向零售商發貨, 尤其是對星飛帆卓睿進行發貨管理,在嚴格價格管控下零售價已回升10至20%。
但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線下調研來看,此種控價進度存在反覆。2024年4月初,在北京朝陽區各大母嬰店,飛鶴均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活動。以麗家寶貝母嬰店爲例,此門店中,原價爲408元一桶(750g)的飛鶴卓睿(2段)在4月1日到4月30日期間參與活動爲560元兩桶。且在5月25日前,飛鶴還推出了每桶裡面帶紅包的活動,營業員透露,一般紅包都能掃出來20塊錢。
對於“電子圍欄”影響,前述營業員稱,“從未缺過貨,成箱購買也不是問題”。該店員還透露,若是成箱購買也有一定優惠,如飛鶴卓睿2段,成箱(一箱六罐)可以送寶寶輔食碗、露營車或者五升的花生油。
另外,飛鶴在線下渠道依舊佔有優勢。比如,在北京多家母嬰店,國產奶粉品牌與進口奶粉品牌各佔一半的貨架面積。具體到國產品牌中,飛鶴佔據三分之二面積。並且,當問及哪個品牌銷售最好時,大多數售貨員均給出了國外品牌至初奶粉與國內品牌飛鶴兩個答案。
而在線上,飛鶴相關產品甚至折扣力度更大。譬如,原價138元一小罐(300g)的飛鶴卓睿(2段),在北京麗家寶貝買一罐可送紙尿褲等嬰幼兒用品;在樂友孕嬰童門店,可以給新客100元一罐。同期,在淘寶飛鶴奶粉官方旗艦店上,飛鶴卓睿2段300g裝設置了新客戶189元一罐,買一罐送一罐活動,合94.5元一罐。
一定程度上,飛鶴價格策略調整有着對市場的判斷。
考慮到2024 年爲農曆龍年,參考歷史上龍年生育情況來看,有望對生育意願帶來短期提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上個龍年(2012年),我國出生人口1635萬人,出生率14.57‰,爲2000年以來最高。
此外,供給端亦在加速出清。一方面,新國標加速奶粉長尾品牌退出, 同時,小型母嬰終端也出現閉店。截至2023年底,飛鶴覆蓋的零售網點下降至8.3萬家。
這都成爲飛鶴們走出價格戰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