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健康論壇/超高齡社會來襲 大病人小醫院成趨勢

2024永續健康未來醫療趨勢論壇專題演講下午展開,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右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陳相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一同進行座談。記者曾原信/攝影

在2024永續健康未來醫療趨勢論壇中,在「大病人小醫院」主題演講、討論中,衛生福利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我國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無論是臺灣或全世界中、高所得國家,都面臨「人口結構高齡化、工作年齡人口減少」等困境,由於癌症、慢性病患者的就醫人數、次數日漸增加,因此健保建構的改革勢在必行。

癌症、三高病患增加,健保負擔大增

石崇良笑稱,自己就像過去的眷村媽媽一樣,手上能用的錢不多,但不僅要把小孩養到才藝雙全,還要把小孩養到身體健康、票漂亮亮,就像需要以有限的健保經費供應醫院、西醫基層、牙醫、中醫等四部分總額,尤其隨着臺灣是全球最快速老化的國家,來自工作人口薪資所得的健保來源勢必減少,更凸顯錢花在刀口上的重要性。

根據健保署統計,癌症、三高所造成的門診支出越來越多,如果要降低門診支出成本,需要進行「健康照護模式的變革」與「健保改革」。像今年推出的大家醫計劃結合預防保健、代謝症候羣、癌篩等,導入論價值支付,建立以人爲中心的健康照護模式,並推動居家醫療計劃2.0無縫銜接長照服務,預計近期也將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提供居家個案適當急性照護,減少個案因肺炎、尿路感染及軟組織感染急症住院情形。

智慧醫療面臨挑戰,需更多討論、尋求解方

此外,健保署也推動數位升級,建構資訊整合平臺,以糖尿病等三高疾病爲例,透過臨牀端上傳的數據,計算民衆罹病風險,並依此分級、分流照顧,讓基層、醫院分別照護低、高風險民衆,同時亦能檢視醫療機構照護適當與否,以及時作出調整。

石崇良也直言,智慧醫療雖可爲提升醫療品質帶來一些協助,卻也面臨不同世代、地區所呈現的數位落差、弱勢者使用可近性、科技工具的普及、使用科技需要學習、個人隱私等挑戰,因此需要有更多的討論與更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以病人爲中心,智慧醫療更能接地氣

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指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以病人爲中心」的醫療照護網絡,包括照顧病患生理、心理與情緒上的需求、病人病情的告知、各項衛教的提供,以及病人的參與,都是需要含括其中,並予以落實。

陳適安舉例,臺中榮總即將在今年年中推出病友Chat GPT服務,且連結醫院話務中心,當病友臨時有所疑惑,藉由Chat GPT迴應系統結合醫院話務中心服務,就能更有效率獲得回覆,透過話務人員的關心、詢問,也能傳遞人性的溫暖與關懷。

智慧醫療專家 提十大建議

身爲「健康臺灣推動聯盟」成員,目前擔任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陳相國表示,在推動智慧醫療的過程中,目前面臨「受限法規,醫療數據取得困難」、「健保補助有限,醫院缺乏推廣誘因」、「臺灣缺乏軟體產業」與「醫界與科技業文化大不同」四大挑戰,需要予以克服。

因此,智慧醫療政策專家提出盤點痛點需求、強化視訊醫療、跨院聯邦學習、建構資料平臺、整合有效App、健保給付補助、合理費用支付、鼓勵減稅投資、建立國家團隊與外交數位轉型等10點重要建議,陳相國期待透過基礎建設、遠距長照、居家與在宅醫療的施行,讓「高齡照護不是夢」。

陳相國舉例,像成大醫院影像緊急通報系統的運作,可讓病患影像資訊經智慧醫療精密演算、比對,迅速發現危機、即時發出腦出血、氣胸與主動脈剝離等緊急病竈警示,急診影醫部、相關醫師在3分鐘內就會了解狀況、採取行動,爭取黃金救命時機。

智慧醫療的運用 有助縮短健康權不平等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同時也長年投身高雄那馬夏區、桃源區與茂林區等偏鄉醫療,並榮獲第33屆醫療奉獻獎肯定的他指出,由於飲酒、抽菸、嚼檳榔等生活習慣的影響,導致山地原鄉民衆的平均壽命比全體國民減少十歲之多,根據內政部2022年統計,原住民與全體國民平均餘命相比,差距7.66歲,雖然差距較過去有所縮減,但還是象徵「健康權」的不平等。

戴嘉言表示,協助偏鄉數位轉型,有助於提升健康平權,例如高醫長期配合健保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劃(IDS),除派專科醫師定期駐診偏鄉,也結合虛擬健保卡,與衛生所合作設立醫療遠距門診會診,傳輸資料給醫院專科醫師判別,開立處方箋並在地取藥,衛生所與醫院亦能共享病歷;該模式不僅降低人工作業成本、民衆就醫費用與時間,更提升平均餘命,如臺東縣民近五年增加0.97歲,增幅居全國第二。

此外,衛福部2025年消除C肝的期限將至,高雄桃源區作爲全臺唯四C肝盛行率超過10%的地區,曾被健保署列爲優先投藥對象,但戴嘉言說,經過高醫組建外展醫療團隊,挺進當地設置抽血篩檢站,並透過個人健康紀錄(PHR)推播回診訊息給病患,成功讓當地篩檢率高達100%,治療率也有98.6%,成爲全臺首個C肝微根除區域,見證智慧科技在偏鄉的應用成效。

智慧醫療是輔助 醫護人員專業、暖心互動纔是核心

石崇良、陳適安、陳相國與戴嘉言皆認爲,無論AI智慧醫療有多進步,AI、智慧醫療只是輔助,醫護人員、醫療團隊的面對面、實體關心、診療,還是醫療照護重要核心,而病患、民衆必須要爲自己的健康負責,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也要有所警覺,政策也要落實、推動,才能事半功倍。以糖尿病控制來說,即使穿戴裝置、雲端傳輸可讓疾病控制更有效率,若病患本身不願配合,或不願意好好用藥、控制飲食、運動,效用也不大,病患若對自身疾病、健康狀況要有自覺,才能真正改善問題、提升整體健康。

2024永續健康未來醫療趨勢論壇專題演講下午展開,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右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一同進行座談。記者曾原信/攝影

2024永續健康未來醫療趨勢論壇專題演講下午展開,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進行座談。記者曾原信/攝影

2024永續健康未來醫療趨勢論壇專題演講下午展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陳相國進行專題演講。記者曾原信/攝影

2024永續健康未來醫療趨勢論壇專題演講下午展開,臺中榮總醫院院長陳適安擔任引言人。記者曾原信/攝影

2024永續健康未來醫療趨勢論壇專題演講下午展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進行座談。記者曾原信/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