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輕人終於考編上岸殯儀館想躺平 但是後悔了
有年輕人終於考編上岸殯儀館想躺平,但是後悔了。(達志影像)
據陸媒《浪潮工作室》報導,在中國,人們習慣對死亡避而不談,連帶着殯葬業,跟殯葬從業者也被貼上「晦氣」的標籤。不過如今,如果向求職者推薦一份殯儀館的崗位,有人可能會認真思考。眼前就業形勢一片嚴峻,在大衆的印象裡殯葬業是跟死亡打交道,不僅冷門,而且暴利。因爲暴利,所以高薪。但是有年輕人好不容易考上殯儀館的職缺,但是受不了社會的壓力,後悔了。
你可能也看到過不少這樣的傳聞,「上海殯儀館扛屍工月薪4萬8(人民幣,下同)」,「殯葬崗位夜班一天1600」,網上一些殯儀館的招聘公告裡,有些崗位還自帶「事業單位編制」。多少卷不動的年輕人開始相信,殯葬是個躺平的好去處。
事實,真是如此嗎?殯葬事業編,又是什麼情況?
進殯儀館,不等於有編制
考過編的人都知道,每一個事業編制背後,都有對應的事業單位。這些單位不同於握有「實權」的行政機關,而是承擔某項面向社會的公益服務,比如教書育人、治病行醫。
殯葬,是生命的最後一站,也是人生大事,涉及遺體接運、寄存和火化等,同樣具有公益性,因此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也被劃分進事業單位進行管理。
按現行的《殯葬事業單位管理暫行辦法》來看,殯葬事業單位包括殯儀館、火葬場、殯葬服務站、骨灰堂和公墓。它們由殯葬管理所統一領導;而殯葬管理所又由同級民政部門領導。
法規雖然這麼寫,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帶着上面這些名字的機構,也不一定就是事業單位。
比如很多上海人熟悉的福壽園,旗下運營着多處公墓,提供從告別儀式、遺體火化,到墓地選址、骨灰落葬等「殯葬一條龍服務」,就是一家純純的上市公司。
近年來,大陸國內殯葬業市場化搞得如火如荼,尤其在墓地服務、殯葬產品銷售領域,有不少企業參與其中。
有的採取跟當地殯葬事業單位合作的形式,通過投建墓地,甚至殯儀館,拿到經營權,還有的直接通過參股、承擔債務等方式參與事業單位的改制等等,因此一些完全基於市場化運作的殯葬服務公司,已經不再享受事業編制。
而遺體火化、遺體運輸、化妝、出殯、靈堂租賃等基本的殯葬服務,則依舊受到大陸國家的價格管制,提供這些服務的殯儀館、火葬場、殯儀服務站等,多數還是隸屬於事業單位。
在這些殯葬事業單位裡,帶編制的崗位又分爲三種,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
其中,管理崗位雖然也要接觸遺體,但是主要工作方向還是諸如人事、檔案管理、教育宣傳等社會工作,要求的工作人員也並不一定非要殯葬專業出身。
有機會「接觸」到遺體的,在殯葬業內又被稱爲「一線工人」,主要集中在工勤技能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包括大家常說的搬屍工、入殮師(大陸也叫遺體整容師)、火化工,靈車駕駛員、追悼儀式主持人等等。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隨便一個會開車、會主持的人進了殯葬事業單位,就能享受到編制待遇。
翻看近年來各市縣殯儀館的招聘公告就會發現,很多對外開放的崗位裡,相當一部分是不帶編制的,主要以合同工,和勞務派遣的臨時工爲主。網上那些「一天拿上千塊」的崗位,也基本都是按日結算的臨時工。
常見的像遺體搬運工、靈車駕駛員、前臺接待、清潔工、機器維修工人等,甚至遺體火化、化妝這類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崗位,招的也都是編外人員。
殯葬事業單位不太願意招編制員工,多數情況下都跟其經費來源有關。
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通常可以分爲三種,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跟自收自支,這決定了職工的工資待遇。簡單來說,全額撥款的工資都是國家出,差額撥款大頭國家出,小部分由單位出,自收自支就全靠單位收入。
這種情況下,自負盈虧程度越高的殯葬事業單位,會更傾向於招聘編外人員,道理很簡單,工資浮動性更強,也能爲單位創收。
殯葬單位考編,沒那麼簡單
如今殯葬單位帶編制的崗位是可遇不可求,但在很多人看來,殯葬畢竟還是個冷門行業,論競爭激烈肯定是比不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公務員、教師編制考試。
殯葬業似乎也不存在明顯的學歷歧視,在這個本科生、研究生壟斷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崗位的年代,很多殯儀館的一些編制崗位,只需要「大專學歷」就能報考。
即便如此,要拿到殯儀館的事業編,也沒那麼簡單。
殯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裡那些「大專學歷」就可以報考的崗位,往往還會對專業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要麼需要你專業對口,要麼有相關從業經驗,有時很少一部分崗位還會按國家規定,定向提供給退伍軍人。
先看專業對口,能選的其實並不多。殯葬教育在大陸從1995年開展至今,僅有8所高職、中職院校開設殯葬類專業,目前還沒有學校開設本科層次的專業,大陸教育部也是去年底才批准「現代殯葬管理」增設爲本科專業。
開設殯葬類專業的院校較少,不是因爲殯葬業不缺少專業人才。據大陸民政部2021年數據,全國共有4373家殯葬服務機構,這8所學校加起來每年卻只能輸出不到1000個畢業生,僅殯儀館,每年的人才缺口就在1萬人左右。
所以其實,很可能不是殯儀館要求低,而是專業人才太少,「迫不得已」。
這樣看來,只要讀一門殯葬專業,就能提前淘汰掉一堆衝着考編去的競爭者。但是現實中,要做出這個決定又談何容易,來自世俗的偏見,父母的不理解,都會成爲巨大的阻礙。
再加上如今很多殯儀館,對管理崗的學歷要求已經達到了「本科及以上」,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想做一線工人,而是進入殯儀館的管理崗位,在報考殯葬專業的那一刻,可能就失去了競爭資格;即便是憑藉對口的專業考了進去,以專科生的身份也很難晉升。
除了專業對口,還有一種途徑是考取殯葬相關資格證書,提供從業經驗證明。
目前受到大陸國家認可的殯葬業資格證包含四種職業,殯儀服務員、遺體防腐整容師、遺體火化師、公墓管理員,每一種職業對應多個等級,對申請者的要求不高,其中殯儀服務員、公墓管理員都只需達到初中學歷。
但是等你考完再去應聘殯儀館編制崗位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現,一些原本需要專業技能的崗位,也被學歷更高的人「佔領」了。
2017年,蘇州市殯儀館就曾發佈一條「殯儀服務員」的招聘公告,崗位職責是「遺體接運、火化、整容等」,要求「大學本科學歷,經濟類專業,且需具有2年及以上工作經歷」。
因爲實在太缺人,現實情況下,很多殯儀館都會對報考者的從業經驗,或者專業技能放寬要求,轉而尋求「高學歷」人才,招聘後再進行統一培訓。尤其是地方殯儀館,編制大部分都給了本科生。
捲進殯儀館,也躺不平
在中國,就算再冷門的行業,有了編制就不會缺考編的人。不說一線城市,即便是在浙江台州這樣的地級市,前兩年也有過近千人競爭一個「殯儀服務管理」事業編的情況發生。
有人可能會想,競爭如此激烈,不是正好說明殯儀館的編制崗位,確實很適合「躺平」?
如果你對躺平的定義是收入穩定,那麼現實往往是,即便你捲進了殯儀館,可能也要爲工資待遇而「憂心」。
根據大陸民政部發布的《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8~2022)》,大陸國內殯葬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多爲差額撥款。這意味着,目前大部分殯儀館的職工工資中有60%固定,由國家財政撥款,其餘40%屬於非固定,具體有多少要看所在單位的效益。
如果殯儀館經營的好,賺錢多,職工的工資待遇也會相應提升,否則就會下滑。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提供一些由政府指導,統一定價的基礎殯葬服務,包括遺體接運(含擡屍、消毒)、存放(含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殯儀館其實是很難賺到錢的。
2011年,大陸民政部曾對包括天津、上海、黑龍江12個省(市、區)的626個縣級殯儀館進行抽樣調查,這626個殯儀館佔全國縣級殯儀館數量的44%。結果顯示,這些殯儀館的平均利潤率爲8.6%,66%的殯儀館沒有財政補助,自收自支,微利或虧損運營,特別是四項基本殯葬服務,全國普遍不盈利甚至是虧損。
2012年也有統計數據顯示,彼時全國三分之一殯儀館都處於虧損狀態。
那些實現盈利的殯儀館怎麼賺錢呢,主要都是因爲開展了延伸服務,也就是基礎殯葬服務之外的「自選項目」,比如設靈堂、定製壽衣、遺體化妝、特殊整容、修復,定製骨灰盒、購墓等等。
這些延伸服務的價格由各地政府指導,但是更「市場化」,一些殯儀館可以設置好幾個檔次的價格選項,於是就出現了同一類殯葬產品和服務,價格從幾百到幾千,甚至數十萬不等的情況,殯葬業的「暴利」也由此而來。
但問題是,就算事業單位靠着殯葬「一條龍」服務賺了錢,作爲正式職工,也沒那麼容易躺平吃大鍋飯。
當殯儀館開始走向市場化,就意味着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體制內打工人」。因爲這時候,你的工資待遇可能會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績效決定的,尤其對於殯葬業的一線工人來說。
在互聯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人當了20多年「搬屍工」,基礎工資也才6000出頭,工資能拿多少,完全取決於績效,也就是當月的勞動量;有人做了10幾年的遺體美容,稅後交完五險一金也就1萬出頭。
你可能會說,1萬多已經不少了,吊打多少城裡的打工人。但是別忘了,殯葬畢竟是個特殊的行業,需要的不止是專業技能,還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應對各種負面情緒。
聽起來很輕鬆的「殯儀服務員」,每天都要面對失去至親的悲傷,和眼淚;入殮師跟遺體打交道最多,清洗、消毒防腐、穿衣、化妝,有時還要爲非正常死亡的屍體進行整容修復,對體能跟心理的挑戰常人難以想象。
即便是不直接接觸遺體的崗位,在殯儀館工作的人,也難免受到非議跟歧視。「廣西百色實驗小學教師公然歧視殯儀館工作家長」,「祖孫三代爲殯葬師怕被歧視不去拜年不參加婚禮」,這樣的新聞報導在網上隨處可見。
《三悅有了新工作》裡有一句臺詞是,「我們離死亡太遠,能平靜面對死亡的人,少之又少,」 殯葬也是如此,當人們不瞭解一個行業的時候,往往就會滋生誤解和偏見。要麼默默承受,要麼就去打破偏見,無論選擇哪一種,殯葬這條路都不是那麼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