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陸抗衡 印度打造第3艘航母搞不定
印度第一艘自制航母「維克蘭特」號(INS Vikrant)進行海試的畫面。(印度海軍)
隨着印度第一艘自制航母「維克蘭特」號(INS Vikrant)完成海試,各方又開始關心,莫迪政府會不會點頭,打造第二艘自制航母「維沙爾」號(INS Vishal)。
據《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報導,其實早在2000年代初,新德里原則上就已經同意,要打造第二艘自制航母。不過,由於國防參謀長拉瓦特(Bipin Rawat)和印度海軍司令辛赫(Karambir Singh)對相關事務有歧見,很可能需要政治領導層定奪。
辛赫力主打第3艘航母,以與中國匹敵,其中的構想是東西岸各部署1艘,第3艘則接受維修,或從事全球任務,好確保印度隨時都有2艘航母可用。不過,拉瓦特似乎並不這麼認爲。「維沙爾」號應該要補助重4.6萬公噸的「超日王」號(INS Vikramaditya)航母,而重40262公噸的「維克蘭特」號在拖延近6年後,明年終於要徹底發揮戰力。
無論是「超日王」號或「維克蘭特」號都是滑躍起飛式航母,因此印度海軍認爲,有必要打造第3艘航母。他們希望,除了平頂外,這艘預定重6.5萬公噸的航母能有超強的軍力投射能力。
此外,要是印度海軍前總司令道萬(Robin Dhowan)所言不假,那「維沙爾」號將和使用傳統燃料的「超日王」號及「維克蘭特」號不同,而可能改採核動力推進。不過,後來有報導說,爲了降低總成本,印度海軍已縮減相關計劃。
時任印度海軍總司令的蘭巴(Sunil Lanba)2018年12月3日說,已着手規劃「維沙爾」號,並可望在3年內打造這艘航母。當時根據瞭解,要是一切順利,它可望2030年代初完成。然而,事與願違,現實導致作業停滯。拉瓦特強烈反對,無助事情推動,加上嚴重財務限制,還有新冠疫情大流行,更是雪上加霜。
反對打造第3艘航母者基本上有3個理由,第一是成本,印度向俄羅斯採購「超日王」號的過程中,原本價格從9.74 億美元(約271億臺幣)飆升爲23.5億美元(約654億臺幣)。而配備45架米格(MiG)-29K,並進行其他改裝後,總價更增爲近70億美元(近1950億臺幣)。
而「維克蘭特」號裝備了米格-29K,還有卡莫夫31型(Kamov 31)空中預警直升機等36架艦載機。雖然印度海軍並未公開確切細節,但據信成本落在100—110億美元(約2783—3061億臺幣)之間。
分析家說,若真要打造「維沙爾」號,並裝備55架F-18E或「飆風」(Rafale)戰機,以目前算來,成本將在160—170 億美元(4452—4731億)臺幣之間。但這龐大的數字對捉襟見肘的印度海軍來說,實在是很大的負擔。也因此,有人主張,與其把龐大的資源都投入航母,還不如拿錢來買其他艦艇。
其次,批評者說,隨着彈道和巡弋飛彈攻擊力與日俱增,潛艦和轟炸機不必靠近航母,就能遠距離發射日益精密的反艦飛彈,對航母造成威脅。例如,解放軍的轟-6K轟炸機射程爲3000 公里,而鷹擊-12巡弋飛彈的射程則爲 400 公里。此外,中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射程更可超過1500公里。
第三,其他平臺既能更有效地執行任務,又不像航母那麼容易成爲攻擊目標。拉瓦特就強烈主張,Su-30MKI戰機武裝布拉莫斯(BrahMos)-A超音速反艦巡弋飛彈,面對解放軍日益壯大的艦隊,更能有效地保衛印度洋區。
不過,主張新德里打造第3艘航母的人則說,制海是印度海軍建構的核心,航母除了能在國際水域投射軍力外,還具有其他海上平臺無可比擬的敏捷性,火力和靈活性。更重要的是,如果航母真的那麼大而無當,身爲印度主要對手的中國又何必要不斷研製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