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共緊張關係緩和 蘇聯對臺轉爲冷淡

1945年重慶談判時毛澤東與蔣介石合影。(本報系資料照片)

槍桿、筆桿和權術:蔣介石與毛澤東治國之道(時報出版)

九月初,蘇聯可能攻擊中共核武基地的傳說,再度囂塵國際;蔣推測道,俄國「與我合作之目的唯摧毀匪之核子設施爲第一;以共同倒毛爲次要問題;至於國共聯合政府亦在其考慮問題之一耳。」正當雙方密切商談之時,蔣突然在一九六九年九月十六日,遭遇嚴重車禍,大量失血。但他非常關注此事,三日之後,他尚在醫院之中,即「悉心研究」俄方草案。他擔心中共是否會先行「用其近程或中程原子彈向我襲擊」;但繼而又思索道:「匪如襲我,俄或藉口襲彼,因此不敢襲我乎?」不論怎樣,蔣留心觀察這方面的演變,得知中共於九月二十二日在新疆作地下核武試爆,於九月二十九日作空中第九次核武試爆。他進一步考慮,如何摧毀中共在長江以南的核武基地,以免除對臺威脅。

這時,蔣決定必須與蘇聯進行慎重而切實的談判,提出幾項基本原則:

◎中國外交完全獨立自由,不受任何約束。

◎中國內政不受任何干涉,領土完整。

◎國府光復大陸後,中國領土不得爲任何國家之反蘇基地.

◎國府決不與任何國家訂立反蘇盟約。

◎在中國鄰蘇聯省分開發經濟,由中蘇合作,以平等互助原則進行之。

蔣提出前兩項原則的目的,是在維持國府的獨立,不致因爲與蘇聯的軍事合作,淪爲其附庸;後三項是蔣給予蘇聯的優惠條件,以期促成彼此聯合進攻中共。

可是正當蔣趨向積極談判時,蘇聯態度卻轉爲泠淡。路易士以往總是迫不及待地要與魏景蒙相會,可是他原定於十月與魏在義大利相會,卻行爽約。這以後有很長的一段時期,蔣沒有在日記中再提此事。到了一九七○年四月,他發現「俄共對我態度變化莫測」。同時,他已注意到,「俄自其邊境自動撤兵三十哩。」在以後兩年中,國府與蘇聯仍有聯絡,但是接觸次數愈來愈少,終歸於無。

國府與蘇聯談判之所以沒有結果,有兩點原因。首先是蘇聯決定緩和與中共緊張關係。一九六九年九月蘇聯首相阿列克思.柯西金前赴北京與周恩來會談,商討如何解決兩國邊界爭執問題。蔣相信這是路易士爽約的原因。蘇聯與中共經過一年多的談判,得到協議,於一九七○年十二月十八日簽訂了一項條約,解決了這方面的爭端,減低了戰爭氣氛。因此,蘇聯就不再積極尋求與國府的軍事合作。

然而,這項邊界條約並沒有消除蘇聯與中共的敵對關係,所以蘇聯仍舊與國府聯絡。路易士曾和魏景蒙重新相會;大使級的協商也繼續在墨西哥市及東京進行。所有這些會談,都沒有導致國府與蘇聯的軍事合作。這也是第二個原因所造成的結果:蔣始終懷疑蘇聯的誠意。

在後來的談判中,他發覺「俄共必欲以美爲敵……並對我表示,以反對美國爲中俄合作之唯一條件。」他認爲這樣可能引起美蘇之戰,讓中共收漁人之利。他說,這簡直是「不可想像之事也。」蔣在一九七一年一度陷入重病,在掙扎中警惕自己:「俄國欲誘我以……敵對美。切勿爲其所動也。」

他決定關閉蘇聯之路。在當時國際權力政治中,正流行「打牌」的術語,表示一國要利用另一國牽制第三國。譬如,美國曾「打中國牌」對付蘇聯。在路易士引起的國際博奕局勢中,蔣想要重作多邊外交之舉,打「蘇聯牌」對付中共,但因爲客觀與主觀條件未臻成熟,未曾打出手。(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