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正名30週年 民進黨8/10花博辦市集:推廣原民文化教育

原住民正名30週年 民進黨花博辦市集推廣原民文化教育。民進黨提供

原住民正名30週年,民進黨8月10日將花博辦市集推廣原民文化教育;民進黨副秘書長楊懿珊表示,正名運動經過了超過30年以上的努力,但直到今日,仍有族人朋友跟她說,「 原住民族的朋友幾乎都有受到歧視的經驗 」,這在推動原住民族正義的過程,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的認知不足,所以臺灣社會應更正視原住民族土地被壓迫的歷史。

民進黨本週六舉行「紀念臺灣原住民族正名三十週年-原住民族日市集」,希望透過原住民族表演與攤位展示,提升大衆對於原住民族文化的尊重,能有效減少發生歧視現象。

楊懿珊指出,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的發源地,近期通過單列族名的條例,可以恢復自己原來的名字,對於母語教育也編列的許多預算,可以讓族人學習自己的文化,是重要的歷史進程。

楊說到,經過過去3、40年的努力,法律上的權益恢復、以及很多值得關注的議題,但社會上對於原住民族的認識還是很淺薄,希望透過此次的活動,邀請不僅是族人朋友,更邀請還不認識原住民族,但對原住民族文化有興趣的爸爸媽媽,帶着小朋友一起來逛市集、認識各族族語。

楊懿珊提到,民進黨兩位原住民族立委陳瑩、伍麗華長年推動原住民族嚴肅面向的議題,現在全臺灣有近6成以上的族人生活在都會區,文化傳承等工作不易,但爲了要讓更多人重視這塊土地長出來的文化,與因應社會的變遷,政府投入更多的預算來照顧、關心,應該要創造更多的面向。

民進黨青年部主任阮俊達表示,8月10日的活動,亦是民進黨跨部門努力推動「族羣主流化」的展現。拼音單列族名的過程,是經過一羣年輕人的努力,2021年開始,他與陳瑩、伍麗華委員一起陪伴族人走過訴訟的過程,經過行政、立法的努力,現在族人可以用羅馬拼音精準呈現自自己的名字,是從30年前集體的正名,到現在的個人的正名,姓名條例的修法,是行政、立法、公民共同的努力。

楊懿珊表示,希望有一天,臺灣不再有歧視性的言論發生,社會集體應該從教育、生活等去學習,爲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感到驕傲。原住民族人很有才華及創意,應該支持並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展現臺灣原住民族豐沛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