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涉外法治建設高質量發展紀實——寫在《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南沙倡議》發佈一週年來臨之際

原標題:勠力齊心 同向前行 規則機制軟聯通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涉外法治建設高質量發展紀實——寫在《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南沙倡議》發佈一週年來臨之際

記者|任文岱 張麗娥

責編|薛應軍 郭新磊

正文共3976個字,預計閱讀需12分鐘▼

2023年8月30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論壇發佈《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南沙倡議》(以下簡稱《南沙倡議》),號召大灣區城市法學學術團體、法學研究機構在健全涉外法律服務方式、完善人才戰略佈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方面勠力齊心、同向前行,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

過去一年,粵港澳大灣區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今年6月30日,歷時7年建設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車。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樞紐工程,深中通道橫跨伶仃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爲一體,不僅讓珠江東西兩岸“深莞惠”“珠中江”城市羣實現跨海直連,還將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臺串聯起來。

基礎設施的硬聯通正帶動規則、機制軟聯通加速前進。2024年7月,來自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的律師協會、仲裁委員會等相關機構齊聚中山,啓動“中山市涉外法律服務周”。活動期間,中山市司法局與深圳大學簽署《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合作框架協議》,香港中律協、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深圳市律師協會和中山市律師協會共同簽署《涉外法律服務融合創新發展合作協議》。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進一步搭建涉外法律服務平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融合創新,推動涉外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本。

過去一年,大灣區城市按照廣東省涉外法治建設重點“打造三個一流、建設一個平臺”總體要求,在完善涉外法治人才戰略佈局、建設國際一流仲裁機構、提高涉外法律服務質量、搭建涉外法治建設綜合平臺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高質量推動涉外法治規則機制軟聯通,賦能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以實踐和需求爲導向 建設一流涉外法治人才隊伍

今年4月至5月,第135屆廣交會在廣州舉辦,來自215個國家和地區的24.6萬名境外採購商線下參會,創歷史新高;線下出口成交247億美元,呈恢復增長態勢。

在此期間,廣州市組建涉外法律服務團,爲來自全球97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人士提供732次法律諮詢。這背後是廣州涉外法治人才隊伍的發展培養和壯大。截至目前,廣州有涉外立法諮詢專家近400人,涉外審判人才99人,涉外律師1675人,涉外公證員154人,境外仲裁員近200人。

爲強化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對涉外法治建設的支撐作用,去年12月,廣州市出臺《關於開展法治人才培養創新試點的工作方案》,將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養工作納入市人才發展規劃,提出打造國家級、省級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基地等目標,並深化與港澳、“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涉外法治合作交流機制,推動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國際型的高素質法律服務人才隊伍。

今年8月,珠海市涉外法治人才培訓中心、橫琴國際商事調解人才培訓基地、橫琴國際爭議解決與風險管理人才培訓基地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同時啓動,開啓了粵港澳三地攜手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新篇章。深圳召開全市涉外法治工作會議,發佈深圳市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庫和涉外法治建設首批創新成果,爲首批“深圳市涉外法治人才實訓中心”“深圳市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中心”和“深圳市涉外法律服務中心”授牌。

當前,大灣區城市正以實踐和需求爲導向,通過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庫、開展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培訓及合作、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實踐教育平臺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流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

建設一流仲裁機構 打造大灣區國際仲裁高地

今年5月初,深圳國際仲裁院和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攜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在深圳前海舉辦國際商事仲裁理事會2024年大會深圳邊會,邀請全球70多個法域的專業人士走進深圳,近距離了解中國國際仲裁的最新發展,併發出“深港共建大灣區國際仲裁高地”的信號。

據瞭解,深圳和香港通過協同創新,已創造了“雙城、兩院、雙法域、雙規則、雙軌實踐和雙名冊”的差異化互補性“六雙”獨特優勢,共同建設面向世界的亞洲國際仲裁首選地,爲共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發揮“雙引擎”作用。

深中通道開通後,對江門市來說意味着正式邁入“大橋經濟”時代。藉此契機,江門市強化深江國際仲裁合作,着力打造珠江口西岸的商事爭議解決服務優選地和國際商事仲裁服務的新高地,服務江門“僑都賦能”工程。

去年,江門市攜手深圳國際仲裁院共建深圳國際仲裁院江門中心,在今年6月成立一週年之際,來自全國各地的120餘名仲裁員首次集體亮相,涵蓋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領域的專業人士,可以滿足各類商事糾紛的仲裁需求。

此外,江門還啓用中國(深圳)證券仲裁中心江門聯絡處、深圳國際仲裁院江門中心金融工作部及華僑華人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三大爭議解決平臺,首創“華僑調解+國際仲裁+司法確認”模式,進一步推進涉僑商事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

廣州仲裁國際化發展也正快馬加鞭。廣州仲裁委員會牽頭金磚國家的主要仲裁機構,聯合發佈的國際商事仲裁發展的引領性宣言——《仲裁合作南沙共識》,目前已與境內外35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簽署互認。

今年7月,由惠州市法學會與廣州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法制研究中心、惠州仲裁委員會等聯合共建的惠州粵港澳大灣區仲裁法治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進一步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仲裁法治研究,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多元仲裁機制優勢,完善制度和規則,積極推進“仲裁+調解”機制,爲羣衆、市場主體提供優質、高效的仲裁服務和商事調解服務,並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法學研究與仲裁實務雙向高質量發展。

因地制宜 爲“走出去”和“引進來”提供一流的涉外法律服務

去年10月,肇慶市高要區舉辦第134屆廣交會國際採購商供需對接會(肇慶金利專場),爲該區金利鎮的本土五金企業和國外客商代表團搭建採購平臺,加強金利五金企業與國外採購商的交流對接,助力企業搶抓訂單、開拓市場,建立友好合作關係,讓國外客商進一步加深對金利五金產品的瞭解,打響“好五金·金利造”品牌知名度。

近年來,除金利五金外,四會市的玉器產業、德慶縣的風機產業、高新區的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等肇慶市的特色產業,對涉外法律服務需求不斷增加。爲此,今年以來,肇慶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司法局牽頭組成涉外法治工作調研組,對全市特色產業涉外貿易法律服務需求等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分別走訪了6個縣(市、區)及市貿促會、商務局、法院等部門,實地調研全市外資外貿企業,並與企業、縣(市、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律師等進行座談,摸準各地涉外企業法律服務需求,打造“特色產業+涉外法律服務”平臺。

佛山市印發《關於加強律師服務支持“五外聯動”的實施方案》,錨定佛山市重點產業發展和重大經貿活動,幫助企業瞭解掌握國際經貿規則,有效提升境外合規經營和風險防控能力,維護佛山市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紮實做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爲推進該市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在去年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上,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發佈專屬形象標識。一年來,廣州在提升高品質涉外法律服務供給上下足功夫,通過系統深化打造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一中心三片區”,成立了廣州市涉外法律服務供需對接平臺,每季度定期召開供需對接會,促進法務供給側與商務需求側協同發力,推動優質法治資源有效聚集和鏈接;還設立廣州市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南沙)、廣州市南沙區涉外法律服務中心,爲有涉外法律服務需求的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服務。

東莞市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1.14萬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1.28萬億元,外貿規模位居全國第五、廣東省第二,經濟對外依存度達112%、位居全國前列,全球共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商在莞投資,擁有外資企業1.3萬家。今年5月,東莞市整合全市涉外法治力量,成立東莞市法學會涉外法治研究會,研究會會員來自全市有涉外法治業務的相關行政單位、科研院校、重要商協會及企業,達213人;聘任14個在全國涉外法治研究實務中有影響的法律科研單位擔任顧問單位,17名知名涉外法治專家擔任顧問。東莞市將充分利用該研究會,加強在產權保護、公平競爭、市場準入等領域的粵港澳及國際規則銜接理論與實務研究,助力制度機制創新和標準規則銜接,爲涉外法治建設發揮引導、規範、保障作用。

搭建綜合平臺 爲涉外法治建設工作大局提供製度保障

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聯動性強的系統工程。廣東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多部門統籌合作,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建立省涉外法律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18家單位形成涉外法律服務合力。

今年5月,廣州市委依法治市辦印發《廣州市涉外法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涉外法治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委依法治市辦牽頭,統籌協調29個涉外法律服務部門和11個區相關工作單位,凝聚司法、外事、商務、貿促、教育、稅務等力量,深化部門及區際協同合作,形成涉外法律服務全市聯動的工作格局。今年3月,廣州市司法局揭牌成立涉外法治工作處,負責協調推進全市涉外法治工作,這是全國首個在司法行政機關設立的涉外法治專門機構。廣州市司法局還推動市律師協會成立全國首家律師協會涉外法律服務分會,與涉外法治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涉外法治工作處構建起廣州加快推進涉外法治建設的工作體系。

此外,深圳市成立涉外涉港澳法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法律服務、法治人才、規則銜接、交流合作等五個工作小組;珠海於2023年7月設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涉外法治協調小組,在此基礎上,形成“1(協調小組)+21(各部門)+N(商協會及重點企業)”涉外法治工作框架體系;肇慶市建立涉外法律服務工作會商機制,由17個成員單位組成,作爲市級涉外法治工作議事協調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佛山市建立涉外法律服務業聯席會議制度……

《南沙倡議》畫出了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同心圓。未來,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持續深度融合,大灣區城市及城市間將加快推進涉外法治建設的步伐,以法治灣區理念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