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間性行爲可避孕?醫師曝「經血逆流」恐有嚴重後果
婦產科醫師提醒,不建議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爲,不僅無法保證避孕效果,還可能導致經血逆流,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示意圖/shutterstock)
懷孕是令人喜悅的人生大事,但當孩子意外報到,恐怕會讓人措手不及、人生規劃大亂。許多人對於避孕有錯誤的觀念,以爲有戴保險套、計算好排卵期就沒事,甚至特別選在月經期間進行性行爲,卻還是意外懷孕!婦產科醫師提醒,不太建議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爲,不僅無法保證避孕效果,還可能導致經血逆流,引發子宮內膜異位。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前副理事長王孫斌表示,避孕方式逐漸進步,顯示現代女性的自主性增加,保險套是歷史悠久的避孕方式,對於預防性病有很好的效果,但仍有10%失敗率,尤其許多人沒有全程戴套,但其實在射精前的分泌物中也帶有精蟲,仍可能導致懷孕。
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表示,臨牀上發現有些人會以計算排卵期來避孕,但仍然意外懷孕,「因爲女生不是機器人,沒辦法設定何時排卵」,情緒和壓力都可能導致生理週期變化,難以精準計算安全期和危險期。
郭安妮分享,曾有一對情侶爲了避開排卵期,特別選在女生月經來潮時發生性行爲,結果還是「中獎」,這才知道原來是排卵性出血,並非月經出血。她提醒,性行爲時的強烈撞擊,可能加劇經血逆流,導致子宮內膜異位,且女性在經期時免疫力較弱,性行爲後容易發生感染,因此不建議在月經期間發生性行爲,更不能當作避孕方式。
目前臨牀上常見的避孕方式包括口服避孕藥、安裝子宮內避孕器、結紮手術等。王孫斌說明,避孕藥目前已經發展到第四代,不像過去的藥物容易出現發胖、長痘痘、毛髮變多等副作用,是不錯的避孕方式,但必須每天服用。
郭安妮提醒,正統的口服避孕藥需要規則服用,不能漏吃,才能抑制整個月不排卵;至於事後避孕藥則是緊急措施,在每次性行爲結束之後服用,原理是延後排卵,但如果正值排卵期,恐怕還是會受孕,因此不能作爲常規避孕方式。
另外像是避孕環、子宮內投藥系統等,都屬於荷爾蒙避孕法;如果排斥使用藥物,則可選擇子宮內避孕器,原理是干擾受精卵着牀,而達到避孕目的。王孫斌指出,目前國內普遍使用含銅避孕器,也可選擇安裝過程簡易的避孕球,避孕效果佳。
王孫斌指出,子宮內避孕器須由婦產科醫師安裝,裝置後可能出現輕微出血、分泌物變多的情形,通常觀察一段時間就會緩解;由於避孕器裝置後仍有移位風險,可能失去避孕效果,建議每半年回診一次接受超音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