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鯨 J5 的「科學清潔」,讓我看到了掃拖一體機器人的下一場變革

作者 | 張勇毅編輯| 鄭玄

在掃拖一體的智能家居品類中,如今最炙手可熱的兩大產品形態,毫無疑問屬於洗地機與掃拖機器人,雖然同樣在銷量上最終證明了這是來自市場的選擇,但本質上對應的是兩類完全大相徑庭的使用者羣體。

前者對應日常真正會在家中做家務的人,後者則是完全不做家務或不願意將太多時間花費在居家環境清潔、但同時也想獲得乾淨整潔環境的人。

平心而論,如果是對比這兩大品類清掃效果的細枝末節,目前掃拖一體機在與洗地機的競爭中並不佔優勢;但在「懶人神器」這條科技線上,掃拖一體機器人是未來真正有機會實現完全無需人工介入、即可完成所有家居環境清潔工作的產品。這一點切中了當下用戶最核心的需求。

從這個邏輯倒推,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如今掃拖一體機器人雖然在清潔效果上相比洗地機不佔明顯優勢,但仍然能在近兩年迅速收穫大量用戶的原因:掃拖一體機完美符合懶人想要解放雙手的需求,當然前提是產品本身有着足夠的清潔力。

因此,掃拖一體機器人迭代到下一個階段的前提,一定是在無感的同時,實現科學的「有效清潔」。而在雲鯨八月新發布的掃拖一體機器人 J5(下文簡稱爲「雲鯨 J5」)上,筆者似乎看到了一款更接近這個定義的產品。

無感就像

「請」了一個保潔

對掃拖一體機來講,即使「懶人神器」屬於最重要的標籤,但不意味着清潔效果就可以大打折扣:畢竟所有清潔類智能家電,最終都要服務於實際清潔效果,無論是人工介入太過頻繁,還是清潔效果不盡人意,都稱不上是「無感智能」。

換言之,只有做到清潔全流程閉環,同時能做到清潔效果優秀的「智能」,纔能有資格算「無感」,但這又將這個命題延伸至掃拖一體機清潔工作鏈條中的幾乎每一個薄弱環節,因此看起來最稀鬆平常的「無感」,反而成了最強大實力的具象體現。

「無感智能」這個概念,在雲鯨 J5 的外觀設計上也能找到其映射:雲鯨 J5 的基站與機器人都採用了相對柔和的白色設計,通過配色解決了基站顏色突兀難以融入家居環境的難題。

除了配色,雲鯨 J5 的基站設計上也循着「無感」這個思路做出了很多巧妙的設計:比如機身蓋板下自帶的儲物空間,能夠收納機身備用的塵袋等配件,機身兩側也設計了便於移動基站的把手。

這些機身上的設計思考,雖然難以直接體現在掃拖效果上,但對於機器本身融入日常生活的「無感」,乃至讓清潔這件事本身變得更加優雅來講,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細節。

當然說到更重要的無感體驗,還是會回到「掃拖過程中是否需要過多人工介入」這個具體到不能再具體的體驗點上。目前掃拖一體機品類各家都有做智能託管系統,但最終交付給用戶的體驗卻千差萬別。雲鯨 J5 搭載的「鯨靈託管系統 2.0 Pro」,在 App 內提供了包括先掃後拖、掃拖同時等模式,包括是否針對房間的邊角開啓深度清潔也可以在 App 中設定。

說到自主進行任務,雲鯨智能 App 中還有類似智能手機自動化操作的定製任務功能,可以以日曆視圖的方式,自主定製未來每天的週期性任務:包括類似廚房/客廳這些會更快比其他房間產生髒污的區域,單獨定製更高頻次的週期清潔,亦或是隻指定週期性的清潔時間,剩下的讓鯨靈託管幫你自主決策,都可以在這裡實現。

在實際體驗中,筆者測試了一些極端場景,測試這套託管系統的應對能力:通過在地面上撒一些可樂,模擬日常清理環境中較爲難以清理乾淨的液體蒸發後產生的水漬,雲鯨 J5 在執行先掃後拖、第一次識別到這個髒污時,會自動識別到這片對應的區域存在重度污漬,會在當前區域整體完成清潔後,定向返回髒污區域進行重複清潔。

對於地面上的重度污漬,雲鯨 J5 則是依靠每打掃完一個區域後,回基站洗拖布的髒污程度,通過污水傳感器來判斷這個區域需不需要再次派出機器人去清潔,如果答案是肯定,這套自主決策系統會多次重複這套「判斷是否需要再次清潔 - 再次清潔 - 再次判斷」的流程,直到重度髒污區域真的被搞定爲止。

切換到掃地場景,雲鯨 J5 在遇到地面顆粒物的時候,會自己識別地面固體垃圾的顆粒大小及髒污程度,智能調整清潔行爲。比如在感知到地面顆粒物較多時,J5 會主動減速、增大吸力,同時停下邊刷減少打飛顆粒物,必要時還會回頭復掃,確保地面垃圾都被清理乾淨。

這套自主決策系統的加入,意味着即使那些人眼很難察覺到的細節,雲鯨 J5 也會通過自主判斷自主決策,甚至是先你一步發現問題並解決。

例如筆者習慣將陽臺開窗通風,但恰好陽臺對應的樓下近期有施工活動,連續幾天之後陽臺地面就多了一層看不見的灰塵,而云鯨 J5 在清潔時就通過傳感器自動識別並給出了「陽臺屬於重度髒污區域」的結論,並自主實施了重複清潔動作。

在此之前,因爲揚塵以正常的俯視角度,肉眼難以直觀看到,筆者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陽臺已經存在大量灰塵」這個事實。

在處理重度髒污區域之後,雲鯨 J5 也能根據基站對拖布的髒污檢測結果,在 45℃-75℃ 之間動態控制熱水水溫,進行拖布清洗,面對常規污漬與難以清潔的重度污漬使用不同溫度的水溫處理,來加速包括油污等難以處理的污漬溶解。

在多次使用後的雲鯨 J5 單次熱水動態拖布清潔效果對比

每次清潔任務整體完成之後,雲鯨智能 App 還會生成一份任務簡報,讓你對整體的清理概況有足夠的瞭解:比如筆者就是通過這份報告得知上面提到的陽臺很髒這個事實的。

這個過程,頗有點像是你請了一個專業的保潔阿姨上門,在完成整體的清潔之後,順帶跟你提了一嘴「你家陽臺太髒了,但我多拖了幾次,現在已經乾淨了」的感覺。

在雲鯨智能 App 中,對應也能找到機身上每一個消耗件的壽命更換進度,這也在另一個程度上降低了掃拖一體機器人的維護成本——懶人除了不想直接幹家務活之外,少操心同樣是一種減負。

對於一個懶人來講,從肉眼可見的清潔,到數據層面的體現,這種變化比起傳統打掃時的主觀判斷,將決策結果展示給你同時輔以實際清潔效果,顯然讓人更加安心。

「科學清潔」的含義

前面同樣提到,除了直接的無感之外,如何確保清潔效果達到極致同樣是評判產品的重要標準,只有同時在這兩個維度滿足用戶需求,掃拖一體機器人才有資格成爲「懶人神器」。

雲鯨所倡導的科學清潔理念落地到產品層面,可以被看作是對當前掃拖一體機現存很多棘手問題的一個統一回答:從清潔原理的角度入手,用科學的方式,給用戶一個最佳的清潔效果。即要確保掃拖效果足夠優秀,能夠解決用戶在實際體驗中的痛點。

掃拖一體機這個產品形態發展至今,業內已經呈現出數十家廠商「混戰」的市場態勢,大家都在追求炫酷的功能與極限的參數——因爲這樣能讓用戶最直觀地感受到產品優勢,但卻慢慢脫離了清潔這件事本身。

筆者認爲,科學清潔的核心,在於使用例如仿生人手擦地、動態熱水洗拖布等方式,來將原本掃拖一體機難以顧及到的體驗細節,在儘可能完善效果的同時,減少使用者的手動介入次數。

以邊角清理效果爲例:雲鯨 J5 之前,筆者在使用其他掃拖一體機產品時,邊角清潔往往是最讓人頭大的部分:機器人本身難以完善顧及,不僅需要人拿着吸塵器去「返工」,如果是廚房邊角恰好沾染了油污等重度污漬,清理過程更是讓人懷疑人生,懷揣着「懶人神器」這一期待買來掃拖一體機的用戶一定會大失所望。

而「仿生人手擦地系統」這個解決方案,是通過拖布外擴以及模擬人手擦地的動作,相比其他同類產品傳統的拖布外擴結構,這種「仿生學」是避免了拖布外擴時對地下壓力降低,導致對邊角重度污漬難以清理乾淨。模擬人手在不犧牲對拖布地面壓力的同時,實現對邊角重污的覆蓋。拖布在這個過程中也能保持 8N 的下壓力,對於油污、醬油漬等難以清潔的頑固污漬也能強力祛除。

在處理邊角細節的同時遇到例如桌椅腿障礙物時,還會「扭一扭」,通過扭動機身來讓拖布覆蓋到因爲障礙物由此產生的新死角,實際測試中刻意通過擺放了包括三腳架、椅子等多種障礙物來測試,雲鯨 J5 都能通過這種方式來覆蓋到其所在的區域,基本沒有留下殘餘垃圾。

雲鯨 J5 在面對障礙物時,會通過繞圈「扭屁股」的方式完成清潔(視頻經過二倍速處理)

對於頭髮纏死邊刷/滾刷這一幾乎所有家居清潔智能設備的用戶經歷過的難題,雲鯨 J5 則是加入了擁有反轉結構的邊刷,使邊刷中的其中一根刷毛可以反轉,通過與另一根刷毛合併的方式鬆開毛髮,在前進時隨着氣流導向使毛髮向滾刷口運動,最終被滾刷吸入實現解纏繞,實現整機毛髮零纏繞。在我的實際使用中,也確實從來沒有因爲邊刷被頭髮纏繞導致停止工作的情況發生。這一點無論是對於女性用戶還是養寵家庭,都比較友好。

解纏繞邊刷的兩種工作狀態

同樣作爲我在體驗中關於「科學清潔」感知明顯的部分,雲鯨 J5 的塵袋動態烘乾功能也讓我印象深刻:塵袋/塵盒的清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這個自動化鏈條中處理起來相對繁瑣的一環,不僅會隨着時間推移產生難以清理的細菌,往往也還會伴隨着異味出現:小紅書上甚至還能搜到不少關於「掃拖一體機成爲蟑螂窩點」的驚悚新聞,本質原因就是因爲在集塵處理環節出現了缺失。

如果灰塵沒有做好集塵烘乾處理,在清倒塵盒時,甚至還有可能出現二次污染——灰塵隨着氣流在清倒的過程中濺落,讓一部分細小的灰塵顆粒以揚塵的形式重新「跑」回了居家環境中,既讓這個過程變得灰頭土臉,也實質上相當於沒有打掃乾淨。

針對這些出現的問題,雲鯨 J5 延續了以往的機器人輕集塵系統,除了對毛髮使用壓縮處理,來提升容積率之外,也在塵倉中搭載了溫溼度傳感器,無需人手動介入操作,在返回基站後雲鯨 J5 會自動根據對應的信息處理垃圾,直到乾爽爲止。

對於塵袋用戶來講,這套「輕集塵」系統,相比市面上同樣類型的集塵方案,除了能實現長時間託管與免維護之外,更重要的體驗同樣是在潤物細無聲的「智能」上,無論是智能檢測溫溼度,還是自主調節塵袋烘乾檔位,無需人手工介入、但同樣能獲得優秀集塵效果的體驗,或許纔是其帶來最明顯的改變。

某種程度上,如果你僅從傳統洗地機或掃地機器人「清掃效果」的維度來審視這款產品,是很難直觀感受到這些領域的進步,但這些短板的補足,不僅確實地在使用中大幅提升了產品的體驗,甚至是對「機器人」這個名詞的原教旨定義的迴響。

大道至簡

的掃拖「最優解」

從上面列舉的這些體驗細節,相信即使你從未使用過掃拖一體機也不難看出,相比於傳統掃拖機器人在清潔參數上的內卷,如今掃拖一體機用戶的實際體驗如同水桶效應,很多細枝末節的短板被迅速放大,成爲整個行業亟需補課的領域。

如果這些體驗難以做到極致,在掃地-拖地-自清潔的這整個過程中,使用者實際上還是在扮演一個「清理監督者」的角色,從而被迫介入到清掃這件事本身,再加上類似頭髮纏繞滾刷、塵袋本身產生異味等問題,掃拖一體機的懶人用戶們反而操着最多的心。

作爲一週做一次家務就已經叫苦不迭的人,筆者清楚地知道「懶人」不願意做家務的時刻,總能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爲自己辯護,但不選擇效果更好的洗地機的理由都是同一個:它仍然是一個需要人工深度介入的工具。

從產品邏輯的角度,甚至完全可以說,洗地機這個品類發展到極致,本質上也只是一個更加趁手的拖布而已。

但「完全無需人工介入」,迄今爲止也只是理想狀態下掃拖一體機器人的效果,雖然所有產品都會加上「智能」這兩個字,對掃拖一體機器人「智能」的要求顯然已經與洗地機甚至過去的掃地機器人不可同日而語。

洗地機用戶做家務時可以用高效的人腦針對某些區域重複清理多次直到滿意爲止,而掃拖一體機雖然在過程中少了很多人工介入的步驟,但有時候它全局清掃了幾個小時之後,家裡各種細節仍然能看出髒污的痕跡,使用者往往還需要手動處理機器本身帶來的頭髮纏繞等問題。這未免有點令人抓狂。

在過去使用掃拖一體機器人的體驗中,筆者經常和其他朋友開玩笑,如今的掃拖一體機器人產品不僅沒有實現想象中的「人工智能」體驗,反而因爲經常跟在它後面爲它的工作收拾殘局,有點提前邁入反烏托邦經典題材「機器奴役人類」世界的錯覺。

在這條進化之路上,達到 60 分很容易,但想實現掃拖一體機器人最初宣傳給用戶的「無需用戶介入即可完成家居清潔」,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因爲這個鏈條上還有太多處是僅靠紙面上的「清潔性能」無法觸達的角落。

但在使用雲鯨 J5 的這段時間內,我第一次在使用中產生了不同的體驗:整個操作流程更像是請了一個專業的保潔阿姨,唯一我需要做的就是告知它一些家裡的細節,以及我想對哪些區域重點清掃。

在多數時候,一套深度清潔近兩小時的流程中,我只需要點擊一次啓動按鈕,剩下的事情即可交給鯨靈託管系統來解決,即使你沒有將某些關鍵信息準確傳達也沒有關係(例如上面提到的陽臺清掃過程),這套託管系統同樣會最大限度地自行決策,完成它的工作。

其他的交給它,你只需要蹲在椅子上不打擾它工作就行了。

這種從看似細枝末節的領域改變產品,卻是率先產生「量變產生質變」效應的產品:這原本就是最初屬於掃拖一體機器人的終極定義,我們卻直到如今才第一次看到曙光。

最後,關於「無感」,另一個在使用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細節是:某天家裡突然停電,但云鯨 J5 在即使在基站已經斷電 + 失去網絡環境的情況下,雲鯨 J5 仍然在當前區域完成清理,並完拖布回洗之後主動回到基站停止工作,等待下一步指令。

雖然嚴格來講,雲鯨 J5 還遠不能完全取代真人保潔阿姨,但這種從硬件到軟件展現出的科學智能感,真的能換來用戶從家務這件事中真正意義上得到解脫。

可以說,在「掃拖一體機器人未來應該怎麼進化」這個問題上,雲鯨 J5 率先給出了屬於自己的「最優解」,甚至從其實際體驗的過程中,我們得以感受到未來屬於掃拖一體機器人進化的趨勢。

從清潔的底層原理出發,實現環境清潔與自清潔這套流程的閉環,在使用中儘可能自主決策不打擾用戶,或許這就是「科學清潔」所代表的真正含義。

*頭圖來源:極客公園

本文爲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極客一問

掃拖一體機器人是否真的能夠

在未來完全替代傳統的人工清潔?

極客公園帶你速看 2024 世界機器人大會精彩看點。

點贊關注極客公園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