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消防局引進新技術 OHCA存活率提升至21.74%

今年在褒忠鄉騎摩托車摔水溝的黃姓青年(中)1日回臺大雲林分院致謝醫師及消防人員,讓他提早被正確檢傷及送到正確的醫院獲得完善治療,身旁2名消防弟兄是救他一命的高級救護技術員。(周麗蘭攝

在褒忠鄉騎摩托車摔水溝的黃姓青年(左九)1日回臺大雲林分院致謝醫師及消防人員,讓他提早被正確檢傷及送到正確的醫院獲得完善治療。(周麗蘭攝)

雲林縣消防人員示範如何在搶救第一時間使用手持是超音波檢傷及上傳影像。(周麗蘭攝)

雲林縣消防局2021年起在臺大雲林分院訓練協助下開始使用院前超音波、電動骨針、十二導程心電圖等遠距醫療利器,把OHCA(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病患的搶救率從7%提升至21.74%,多個縣市都來觀摩,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雲林縣跨單位組成「緊急醫療救護諮詢委員會」,讓第一線的消防人員救人無後顧之憂。

1名從高雄騎摩托車回彰化的黃姓青年在褒忠鄉摔入水溝,原本希望就近就醫,但褒忠消防分隊員以手持式超音波檢傷研判他腹部內出血,當下啓動行動急診室模式,一邊載送醫一邊聯繫臺大雲林分院外傷團隊接手,成功搶救一命,他今(1日)回院內貼紅榜及致謝。

雲林縣消防局2020年起引進電動骨針,2021年再購置手持式超音波、12導程心電圖機、雲端生命徵象傳輸系統,配置於救護車,以提升緊急救護存活率,在臺大雲林分院協助指導下,發展出「5G廊道救援計劃」,背後有跨科別50名醫師當靠山。

消防局長林文山指出,雲林縣每年約有1000件重大創傷救護案件,縣內醫療資源不足,該局與衛生局、臺大雲醫攜手利用通訊網路,打造遠距醫療照護模式「行動急診室」,高級救護技術員使用手持式超音波檢傷,可以提前確知傷患有無內出血;電動骨針讓傷患第一時間就能準確打針治療。

雲林縣的OHCA存活率已從2018年7%提到目前21.7%,手持式超音波預計今年底全縣24個分隊都配發一組,目前僅10個分隊有。

臺大雲林分院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張善涵表示,「行動診療室」是由緊急救護員操作儀器把病患即時生命徵象、心電圖、腹腔臟器影像上傳平臺,提早通知院內相關團隊如心導管室、中風取栓團隊、檢驗科啓動準備工作。

衛生局長曾春美說,醫急醫療救護諮詢委員會專家把到院前相關技術標準化,讓消防弟兄在第一線操作更有信心及無後顧之憂,可以安心執行,優質的到院前的救護是搶救重大傷患的起手式。

臺大雲醫院長馬惠明指出,雲林偏鄉資源不足且不均,透過通訊、服務流程創新系統讓照護零距離,在國內是領先作爲,在亞洲也是創新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