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滇池遭趴地虎入侵,數量極多,當地村民紛紛撈起來賣錢

在雲南省的滇池以及其周邊的水域之中,常常能夠看到衆多麻殼小魚趴在水底,這些小魚看起來有些笨拙,也正因如此,要釣獲它們並不是難事,而當地人也給它們起了一個趴地虎的俗稱。

不過,可別被它們看似無害的外表所迷惑。實際上,對於雲南的自然水域而言,它們是一種極具威脅性的入侵物種,它們的存在可能會打破當地原有的生態平衡,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的破壞,它們會搶佔其他魚類的生存空間,掠奪原本屬於其它魚類的食物資源。總之,看似不起眼的它們,卻已經給雲南的生態環境帶來難以預估的破壞,必須引起大家足夠的警惕才行。

趴地虎一直以來總是被說成入侵物種,可實際上它也是本土魚,不過要注意的是,它過去只在東南沿海城市才能看見,雲南這片土地原來是沒有這種魚的,就算是歷史記錄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雲南曾經有過趴地虎。當趴地虎以入侵物種的身份進入雲南之後,會給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原本好好的生態環境被打亂了原有的秩序,所以,它們出現在雲南並不是什麼好事。

根據網上的水產文獻記載,趴地虎是在1958年被引入到雲南養殖的,在經過六十多年之後,趴地虎已經成爲雲南的自然水域中常見魚類。當時的水產人士爲了發展雲南的養殖業,從長江的下游地區引入了很多水產,其中就有趴地虎。

趴地虎因爲具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在入侵到雲南的自然水域中後迅速發展起來,導致的當地生態失衡。它們在大量繁殖並佔據雲南自然水域的同時,讓原本生活在雲南地區的20多種土著魚類一下減少到只剩4、5種。這意味着超過75%的雲南土著魚因爲趴地虎的入侵而滅絕了,當然,水質污染、濫捕也有一些影響,但趴地虎的影響是最嚴重的。

趴地虎雖然外形看着有些呆萌,體型也很小,但它的繁殖速度相當快,再加上習性兇猛貪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構成巨大威脅,它們不僅會搶佔土著魚種的生存資源,還會吞食其他魚類的魚卵,進一步影響到土著魚種的繁殖。此外,趴地虎還有着翻沙的習性,會嚴重破壞水底環境,破壞水生植物與藻類的生長,進而減少其它魚類的食物資源,它對生態的破壞性遠比看到的情況還要嚴重很多。

趴地虎作爲一種生活在沿海城市的本土物種,它本身就是我國江河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但是盲目的引入導致它與內陸地區的地理隔離被打破,將會帶來難以想象的生態災難。就像雲南地區,趴地虎和外來物種羅非魚、清道夫一樣,都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趴地虎在雲南的入侵就是在提醒大家,在守護江河生態的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執行禁漁令以及對電魚、藥魚行爲的打擊,物種入侵這個問題也高度重視起來才行。趴地虎的入侵不是個例,它反映出了國內在生態保護工作中的一些漏洞,就以保護江河生態來說,禁漁令和打擊電魚、藥魚雖然很重要,但這還遠遠不夠,物種入侵一旦發生,其帶來的危害可能是難以估量的。

總之,在全力保護江河生態的過程中,對於物種入侵這個方面必須提高警惕,要以更加嚴謹的態度和有效的方法去應對,只有這樣,我們的江河生態在未來才能真正恢復過來。